论文范文网-权威专业免费论文范文资源下载门户!
当前位置:毕业论文格式范文>硕士论文>范文阅读
快捷分类: 世界家苑杂志社 创业家杂志 艺术百家杂志社 河洛文化论文 世界家苑杂志 关于河洛文化的论文 科技创业家杂志 德伯家的苔丝女性主义参考文献 河大学士学位论文 初识诸子百家开题报告 家校教育论文 芭蕉河课程设计开题报告

关于吕家河论文范文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背景下吕家河民歌传承、保护和利用相关论文写作参考文献

分类:硕士论文 原创主题:吕家河论文 更新时间:2024-01-14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背景下吕家河民歌传承、保护和利用是关于本文可作为吕家河方面的大学硕士与本科毕业论文吕家河 蓝莓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论文写作参考文献下载。

摘 要: 吕家河民歌属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是鄂西北生态文化旅游圈中的一颗璀璨明珠,也是中国汉族民歌中弥足珍贵的半坡遗址.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娱乐方式发生了变化,吕家河民歌在人们的生活中渐行渐远,民间文化瑰宝有走向人亡艺绝可能,如何处理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吕家河民歌的传承、保护和利用之间关系,是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

关键词: 吕家河民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利用

中图分类号:J607;G12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8153(2017)03-0036-04

吕家河民歌属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底蕴十分深厚,是我国民歌王国中一朵不可多得的山野奇葩,也是中国汉族民歌中弥足珍贵的半坡遗址.它直接反映了当地的历史文化和社会风俗,是劳动人民交流情感、传播知识、娱乐消遣的工具[1],也是认识武当山地区民风民俗的宝贵资料,具有人文研究价值.鉴于当前吕家河民歌传承发展状况和民歌挖掘整理以及理论研究工作的实际,本文希望通过对吕家河民歌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和保护现状的分析,探索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背景下吕家河民歌在经济社会发展中传承、保护和利用的新途径.

一、吕家河民歌的传承、保护的现状

1.民歌传承人和梯队发展情况

吕家河民歌被发现以来,当地政府组织专业人员先后对老歌手的唱腔、唱词、古词、声韵进行录音、录像,建立了电子档案;争取了政府支持,对生活困难的老歌手,政府尽量给予优先安排农村低保,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目前有国家级非遗传承人1人,省级非遗传承人2人,市级非遗传承人1人.2006年、2007年连续两年从官山镇中学选拔了12名毕业生到十堰市艺术学校进行培训,学成归来后,以12名学生为骨干组建了吕家河民歌艺术表演团,成为官山镇吕家河民歌的传唱者和守护神.

2.民歌挖掘和整理研究情况

通过邀请北京大学等多所国内知名高校在吕家河村设立教学科研实习基地,和前来实习采风的师生开展“高校师生到田园,农民歌手进校园”的互动交流,帮助挖掘整理经典民歌,先后出版了《吕家河民歌集》、《吕家河民歌研究》、《武当后花园南神道探秘》、《武当南神道民间叙事诗集》、《吕家河民歌村民俗和研究》、《民歌和安魂》、《武 山文明》、《武当后花园——官山》等书籍和《吕家河民歌·风光》VCD光碟、《武当南神道民间传说》系列丛书.为吕家河民歌的传承和保护奠定了基础.

二、吕家河民歌传承、保护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 非遗传承人年龄老化,传承无序、方式单一

吕家河有非遗传承人4人,其年龄均在70岁以上,年纪较大,身体状况欠佳,记忆力逐渐衰退,传承活动受限.老一辈中没有女性传承人,新一辈中男歌手多于女歌手,四位传承人都只有三、四个徒弟,弟子尚未全部传承传承人的民歌,并达到一定高度.传承人均为文盲,不识字,在长期口传心授中,由于观察理解能力有限,仅仅靠头脑去记忆,比较困难,容易张冠李戴,发生遗漏等.据了解,愿意学习传承吕家河民歌的大都是本地人,有的是家庭内部传承,有的是拜师学习,新一代传承人文化水平也不高,没有受过正规的音乐培训,传承人面临青黄不接的困境.

2.非遗传承投入有限,民歌传承缺乏经济保障

政府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和保护的投入严重不足,导致了民歌传承后继乏力.对民歌传承人经济补贴有限,传承人为了生计仍然还要从事其他劳动,以维持基本的家庭生活,这严重影响了新一代传承人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和保护的信心.地方经济发展滞后,产业支撐严重不足,导致大量青壮年劳动力为生活生计外出务工,其工资收入远高于民歌所在的地方政府支付给非遗传承人的工资收入,青壮年劳动力无心于民歌传承和保护的工作,地方政府的经济实力难以支撑民歌传承和保护这项工程持续的经济支出,民歌传承缺乏经济保障.

3.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民歌传承缺乏相应的环境

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和娱乐方式.一方面,网络信息技术的普及和运用,交流的工具变得更加现代化,交流的方式变得更加多样化,人们足不出户就可以解决一些生活生计问题,并实现物质交换和情感交流,吕家河民歌赖以生存的文化生态环境受到冲击和破坏,政府、民间组建的歌会渐趋没落乃至消失,吕家河民歌也逐渐丧失了生存的环境.另一方面,电影、电视、网络的普及和运用,彻底颠覆和改变了人们娱乐方式,人们可以不分时间、地点各取所需快捷便利下载各类娱乐节目观看、欣赏,这些娱乐节目彻底取代了人们对民歌文化的需求和传唱,民歌传承失去了赖以生存的文化环境、社会环境.

4.民歌传承意识薄弱,自觉传唱意识不足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保护,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持续工程.吕家河民歌传承和保护需要一代代非遗传承人持续不断的努力,更需要一届届政府执政者持续不断的扶持;需要“运动式”的宣传和投入,更需要持续性的推介和关注.对吕家河民歌的调查中发现,经常传唱接受过采访的村民、有过学唱民歌经历的中学毕业生对吕家河民歌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还是了解的,除此以外,其他的村民对吕家河民歌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无所知的,更不必说了解吕家河民歌传承和保护所具有的价值和意义了,民歌传承意识薄弱,自觉传唱的意识不足,致使民歌传唱失去了广泛的群众基础.

5.可持续发展意识淡薄,民歌传承缺乏整体规划

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口号感召下,上级政府设计了对地方政府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考核指标:包括GDP、年人均收入和增长比例、各产业增速和增长比例、招商引资项目数、引资总量和增长比例等等,这些考核指标难免以偏概全,这种考核指标设计的导向,必然形成地方党委、政府重经济建设、轻文化建设,重基础设施硬件建设、轻人文社会环境软件建设的现象,即便是在文化搭台、经济唱戏的背景下,地方主政者仍然摆脱不了重经济建设、轻人文环境建设的急功近利行为倾向,其结果导致对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定位变化无常,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朝令夕改,民歌传承保护和利用缺乏整体规划和布局.

总结:此文是一篇吕家河论文范文,为你的毕业论文写作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参考文献:

1、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全球化背景下资源博弈 [摘要]:国际社会保护濒临消失的人类文化遗产的热切期待,推动了声势浩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时代潮流的形成和发展。文化主体之于文化身份的诉求、权。

2、 大数据下赣北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提要] 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加强和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各种旅游开发竞相出台,文化生态环境日益恶化,赣北非遗资源受到极大威胁。如何既促进经济的快速。

3、 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立法方向 西藏警官高等专科学校科研所,西藏拉萨850000摘要:毋庸置疑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最有效的是建章立制,通过立法进行规范。立法行为要遵循非物质文化。

4、 余姚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实践 摘要:浙江省余姚市,历史悠久,文化资源丰富,高度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本文以其工作机制、项目普查申报、管理、培育、推广、多元参与等方面分析。

5、 采取系统科学有效方法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 【摘要】为了能够有效提升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质量,在整个保护过程中必须应用科学合理的方法,确保整个保护工作有序开展,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有关数。

6、 文化创意产业背景下河北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 近年来,河北省加强了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非物质遗产是代代相传的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在我国传统文化中所占据的比重较大。文化创意产业是以非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