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范文网-权威专业免费论文范文资源下载门户!
当前位置:毕业论文格式范文>硕士论文>范文阅读
快捷分类: 登门槛效应论文 霍尔效应课程论文 班级管理破窗效应参考文献 首因效应的论文 晕轮效应参考文献 温室效应的产生和影响开题报告

关于门槛效应论文范文 跨门槛效应在中小学思想品德教育中的应用相关论文写作参考文献

分类:硕士论文 原创主题:门槛效应论文 更新时间:2023-12-23

跨门槛效应在中小学思想品德教育中的应用是适合门槛效应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相关本科毕业论文,相关门槛效应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下载。

一、跨门槛效应的内涵

当一个人在面对较为困难的大任务时容易被事情表面所局限,认为自己能力不及难以完成或需要耗费时间长久才能勉强为之,而由此产生退后的心理;但如果面对的是一个在能力范围之内或是稍加努力便可完成的任务,人们会有信心去努力尝试,完成后受到激励的心理更促使自己去完成下一个任务.若是把前者较为困难的大任务像后者这样分成若干个小任务,一步一步去完成,便不会被整体的困难所吓退,逐步接近目标.这种现象,心理学上称之为跨门槛效应,犹如跨门槛时一级台阶一级台阶地登,这样可以使心理上易于接受,也更容易登到高处.

跨门槛效应是美国社会心理学家弗里德曼与弗雷瑟在1966年做的“无压力的屈从——跨门槛技术”的现场实验中提出的.他们当时做了这样一个实验:随机访问一些家庭并要求他们在自家窗户上挂一个小招牌,过段时间再要求他们换一个更大且简陋的招牌挂上,大部分的家庭都同意了.与此同时,访问了另一组家庭,调查人员直接就提出要在他们家窗户上挂上一个大而简陋的牌子,结果只有一小部分的家庭同意.之后他们又做了一些同类的实验,其中一组先提出一些小要求,受访者爽快地答应了,而后提出稍微困难的要求,大部分受访者也可以接受;另一组则是直接向受访者提出较为困难的要求,这个要求大部分遭到了拒绝.

針对这种现象,研究者认为,人们都不愿接受较难的要求,也许费事费力却难以成功,相反,易于完成的任务就更容易被人接受,受到成功的鼓舞后将会慢慢接受较难的要求,从而最终完成终极目标.这就是“跨门槛效应”对人的影响.明代洪自诚在《菜根谭》中说:“攻人之恶勿太严,要思其堪受;教人之善勿太高,当使人可从.”

二、跨门槛效应在中小学思想品德教育中的重要性

(一)中小学是人社会化过程的最佳时期

社会化是一个人步入社会的重要过程,能否有效的参与社会活动,能否形成良好的品德行为,能否不断促进自身发展,大部分依赖于中小学的学习过程.上学不仅是学习理论知识,更在于培养一种健康积极的行为习惯、人生态度.结合跨门槛效应把整个社会化过程分为几个不同的阶段,依据中小学生各自不同的年龄和心理特点而有所侧重.中小学时期是形成良好品德行为定势的最佳时期,尊重学生的个体性,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成长,引导学生认识自己,建立完整的人格.小学时期,从家庭环境走向正规的学校教育,心理产生质的飞跃,这一时期注重学习习惯和道德行为的正确认识.初中时期是半成熟半幼稚的阶段,自我意识觉醒,是人格形成和发展的关键时期.高中阶段则逐渐与社会接触增多,文化知识和生活阅历增长,会形成自己的理论体系,加深对人生观、世界观的思考.根据不同阶段的特点,将人生观、世界观建立的大任务分成各个阶段的小任务,逐个完成,使学生能更好的融入社会.

(二)跨门槛效应使理论知识易于接受

跨门槛效应的应用是根据不同阶段学生的个体差异,把目标定在他们可接受的范围之内,这种方法能使每个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激发他们的自信心,进而接受更大的任务.在跨门槛效应的指导下,细化思想教育的大目标,分化为逐个易于接受、贴近生活的小任务,而不是凌驾于实际之上的空洞的理论教条.抵触情绪是思想教育最大的难题,而这个方法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另外,细化之后的小任务更加使得教育目标明确化,取代了空洞无力的号召,使得思想品德教育更加人性化.

三、跨门槛效应在中小学思想品德教育中的意义

(一)从小树立正确价值观导向

在思想品德教育过程中发挥跨门槛效应的作用,化繁为简,化难为易,使学生从小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导向的萌芽.在思想品德教育方法中,隐形教育尤为重要,强调润物细无声的教学理念,降低学生的抵触情绪,使思想教育工作更容易开展.

首先,遵循跨门槛效应,以细化目标为基础,按不同年龄层次提出不同的要求,将这种心理效应用于日常思想教育活动中.因此,教育者要以学生乐于接受的目标为出发点,从较小较简单的要求出发,逐级太高标准,从而使某种道德行为或思维方式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形成一种习惯.其次,加强自我教育.自我教育是“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重要方式,通过检测自己,在完成小目标的前提下逐渐加大难度,不断加深自己的心理认知,提高自身的内在道德素质,进而在日常生活中不断纠正自己的不良行为,为大学以及未来的人生发展奠定正确的价值取向的心理基础.

(二)在心理规律指导下健康成长

人的思想品德形成过程是人内在矛盾转化的过程,是从不知到知再到行的过程,是知情信意行的有机结合.认知是先导,情感是催化剂,信念是观念,意志是内在条件,行为则是外在表现,这五方面才能完整的形成思想品格.思想品德是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主客体因素的相互作用、相互协调的产物,是主体内在思想矛盾运动转化的结果.根据思想品格形成和发展规律可知,思想品德的形成是一个长期培养的过程,针对中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制定他们可以接受的学习过程,从爱家到爱国,从爱自己到爱他人,从诚实善良到负责有担当.思想品德的形成规律加上跨门槛效应的循序渐进,学生一步一步从认知、情感、信念、意志,最终到行为上的认同,使学生们在良好的环境下健康成长.

(作者单位:河北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总结:此文是一篇门槛效应论文范文,为你的毕业论文写作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参考文献:

1、 如何做好少数民族学生思想品德教育工作 摘 要:随着我国整体医疗卫生水平的不断提高,很大一批少数民族学生加强了对医学的关注。随着生源的增加,少数民族医学院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着越来越大的。

2、 高校体育教育中思想品德教育和培养策略 内容摘要:现阶段,多元文化对我国高校体育教学造成较大的冲击,学生的思想受到多元文化的影响,很容易养成错误的人生观以及价值观,不利于高校学生今后的。

3、 体育教学中思想品德教育和培养 【摘要】在教学体制中是不能缺少体育教学,而且体育教学在整个教学体制中所起到的作用也是和其他学科有所区别的,开展体育教学的时候,并不是单纯地去培养。

4、 思想品德教育需要学生道德内化 素质的特征源于素质的内在属性。内在性,这是人的素质所具有的最基本的特征,它表现为人的品质的深层底蕴,因而决定素质的形成必然是个内化的过程。内化,。

5、 注重思想品德教育培养学生健全人格 摘 要: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是教会学生做人。因此,语文教学必须始终把思想品德教育放在首位。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的影响和课堂教学的渗透可以帮助学生建。

6、 小学思想品德教育方法 好的方法可以开启人们的心灵,能使人们认识更深层的规律,从而形成正确的价值判断。在小学思想品德教学过程中,面对一群思想单纯的孩子,要让他们懂得深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