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范文网-权威专业免费论文范文资源下载门户!
当前位置:毕业论文格式范文>硕士论文>范文阅读
快捷分类: 非物质文化遗产论文 班组文化建设论文 企业文化杂志社 现代企业文化期刊 企业文化的论文 企业文化期刊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论文 城市文化遗产保护论文 世界文化遗产保护论文 法国历史文化遗产论文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参考文献 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论文

关于文化遗产论文范文 文化遗产看临汾(连载)相关论文写作参考文献

分类:硕士论文 原创主题:文化遗产论文 更新时间:2024-02-04

文化遗产看临汾(连载)是关于本文可作为相关专业文化遗产论文写作研究的大学硕士与本科毕业论文文化遗产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

师旷,字子野,春秋时期“晋国杨地人”,晋国的“杨地”指的就是现在的洪洞县.现在洪洞县曲亭镇师村东有师旷墓,传说师旷死后被葬在那里.汉唐时期,人们在墓西侧又建了师旷祠.到清代中叶,祠墓已达到占地十亩的规模.可惜后遭破坏,现在仅剩十几株古柏与古墓相伴.

师旷是晋国的音乐大师,主要活动在晋悼公、晋平公执政期间,大约为前558—前532年间.师旷精通音律,对乐器、音律有极高的理解,曾创造了五音六律,对中国的音乐发展贡献极大,后人尊他为“乐圣”.

师旷自称是“瞑臣”,即盲人.史载他靠耳朵辨音,师旷的耳朵十分敏锐,辨别音律十分准确.他是一位重于艺术、敢于直言的音乐家.他不仅精通音律,而且琴艺十分高超.传说师旷弹琴时,马儿会停止吃草,仰起头倾听,觅食的鸟儿会停止飞翔,翘首迷醉,丢失口中的食物.

师旷是我国声乐文化的创始人,他著作颇丰,据《拾遗记》记载,师旷曾“撰《兵书》万篇”“述《宝符》百卷”,可惜大多流失.至今保存有《禽经》一卷、《阳春》《白雪》《玄默》等.师旷把音乐传播和道德联系在一起,他认为“靡靡之音”是亡国之音.师旷说音乐是通过各地风谣的交流传播德行的,应该使音乐传播的教化无处不到,使德行传播的既广又远.用音乐来咏唱德行,用礼仪来节制德行,只有这样才能使远近无处不归化.这是我国正统音乐观点的最早反映,也是我国早期声乐文化的精华所在.我国悠久的历史文化长河中蕴藏着大量的传统声乐文化宝藏,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师旷无疑是最有代表性的人物之一.

最早的歌——击壤歌与诗歌文化

我国是诗的泱泱大国,最早的歌,大家公认的是击壤歌,传说这是远古时期的第一首歌.

在临汾城东北五里处,有一个村庄叫康庄.康庄村东头曾立有一块石碑,上书“击壤处”三个大字.系清康熙年间所立.民国期间,山西督军阎锡山巡视临汾时见原碑破损严重,曾复制一块立于原处.据说击壤歌就产生在这里;晋代皇甫谧在《高士传》记载:“帝尧之世,天下大治,百姓无事,壤父年八十余而击壤于道中.观者曰:大哉帝之德也,壤父曰:‘吾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凿井而饮,耕田而食,帝何德于我哉!’”这就是传说中最早的击壤歌.也有人叫“壤父歌”“尧民歌”.汉王充《论衡》有记载,清人沈德潜在《古诗源》一书把它列为首卷.民国癸酉年重修的《临汾县志》记载:“平阳击壤遗风亭,今平阳邑张诺建,故址无存,今有击壤处三字,在城东康庄,给事杨二酉所书也”,进一步证实了尧民击壤而歌的可信度.

在帝尧时期,还流传许多歌谣,如赞颂尧的《康衢谣》:“立我丞民,莫匪尔极.不识不知,顺帝之则.”传说尧所作的座右铭:“战战栗栗,日谨一日.人莫踬于山,而踬于垤.”和他所作的《神人畅》:“清庙穆兮承于宗,痫祷进福求年丰.百寮肃兮于寝堂,有景在坐敕予命,钦哉昊天德不隆,承命任禹写中宫.”虽然这两首歌谣是不是尧亲自所作还需要进一步考证,但这足以证明,在帝尧时期歌谣已很盛行,且临汾就是我国诗歌的发源地.

最早的鼓“威风锣鼓”——尧王嫁女与鼓乐文化

鼓乐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华民族悠久的鼓乐文化中,有一种震天动地、气势磅礴的锣鼓,就是威风锣鼓.

据史料记载,威风锣鼓产生于帝尧时期的临汾.传说,尧的两个女儿嫁给舜,舜居住在洪洞万安神里村,帝尧二女娘家在洪洞甘亭的羊獬村.每逢农历三月初三,万安村婆家总要敲锣打鼓把二位娘娘送回娘家,叫“送娘娘.”羊獬村也敲锣打鼓迎接,叫“接姑姑”.农历四月二十八日,羊獬村娘家也要以同样的礼节把二位姑姑送回婆家.万安村也敲锣打鼓迎接.由于接迎娘娘都以锣鼓相送,以风,从那时起就有了威风锣鼓.“接姑姑送娘娘”礼仪流传至今.每年农历三月初三和四月二十八,洪洞县这两个村都要搞两次“接姑姑、送娘娘”活动.规模宏大,热闹非凡.尧时期国泰民安,生活在黄河流域汾河两岸的人们,为了举行祭祀以及庆祝五谷丰登、婚丧嫁娶活动和庆贺新年佳节,就创造了自己独特的鼓乐——威风锣鼓.

鼓乐文化产生于临汾还有一个佐证,在陶寺遗址出土的文物中有土鼓6件,其中5件出在尧早期的5座大墓中,另一件出自大墓近旁的一座早期中型墓.土鼓为泥质陶,呈灰色或青灰色,陶质坚硬,叩之有声.临汾的威风锣鼓之所以流传如此悠久,大约有4500多年历史,是因为它有鲜明的地方特色,浓厚的乡土气息为广大群众所喜爱.在平阳大地,几乎村村都会打威风锣鼓.临汾的威风锣鼓曾出席首届农动会开幕式、第11届亚运会开幕式,在天安门广场参加国庆四十周年大型庆典,轰动了全国,震撼了世界.现在临汾的威风锣鼓已威震四海、名扬五洲.在临汾尧庙陈列着一面直径3.11米的牛皮大鼓,已被载入吉尼斯世界记录,被称为“天下第一鼓”,供中外友人观赏.

应用最广泛的诗韵——平水韵与诗词文化

临汾是《平水韵》的诞生地,《平水韵》的“根”就在临汾.

诗界广泛应用的《平水韵》是因金人平水书籍王文郁和刊行者南宋平水(今山西临汾市尧都区)人刘渊而得名.

宋淳佑年间,平水人刘渊增修了《壬子新刊礼韵略》,在《广韵》的基础上,把206韵合并成107韵.刘渊所编的《壬子新刊礼韵略》实际上早已失传.我们现在看到和沿用的《平水韵》,是由同为平水人的金代平水书籍王文郁所编《平水新刊礼部韵略》,共106韵.分为:上平声15韵、下平声15韵、上声29韵、去声30韵、入声17韵.《平水新刊礼部韵略》为金代礼部科举取士所用的官韵.实际上,金人王文郁所编《平水新刊礼部韵略》是在金正大六年(1229年),比南宋刘渊所编《壬子新刊礼韵略》早23年.刘渊在宋淳佑年间的壬子年(1252年)编《壬子新刊礼韵略》时,金已被蒙古人灭亡18年.有专家考证,刘渊所编《壬子新刊礼韵略》同王文郁所编《平水新刊礼部韵略》大同小异,只是把上声的迥、拯分开成为107韵.

王文郁生卒年月不详,是金代著名的出版家、韵学家和诗人.据说其父为宋刻书之人,金兵占领宋都汴梁(今河南开封)后,王文郁父亲被金兵虏往北方,随后在临汾落户.王文郁就出生在平阳(即现在的临汾).他子承父业,在担任“平水书籍”后整理编辑了宋代公布的《礼部韵略》,广泛征求意见后,请著名诗人、韵学家许古为其写序,于金正大六年在平阳正式出版了《平水新刊礼部韵略》.这就是《平水韵》的鼻祖,一直流传至今,被全球写格律诗的人广泛应用.

总结:本论文可用于文化遗产论文范文参考下载,文化遗产相关论文写作参考研究。

参考文献:

1、 我的老师是魔法师(连载) “地球人真奇怪,都把脸盆当帽子戴么?”酷小子自言自语道。“我……我……我是桃奇……你是外星人?”桃奇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结结巴巴地问道。。

2、 我们的机器人(连载) 第四章在写作本书过程中我们一直在不停地提醒自己,要更大尺度尽可能地彰显文学性,让写实这类书天然的弱项得到弥补,当然是有效的天成弥补,而非死拉硬。

3、 严打·一九八三(连载) 从1983年开始的,为期三年三个战役的全国性“严厉打击严重刑事犯罪”的斗争,是继1950年至1952年镇压反革命运动之后,坚持人民民主专政的又一。

4、 思维照亮生活(连载) 第一章 思维之思维思维,是利用语言进行想像活动的过程,是个人或群体的思考方法和思考形式的呈现与描述,是人与动物显著而重要的区别之一。思维有层。

5、 26名将军来自格尔木(连载) 一个有过作家梦的政治委员现任解放军后勤学院副政委贾新华将军,在他35年的青藏人生经历中,值得自豪的事肯定不少。但是有两部反映青藏兵站部生活的文。

6、 21世纪儒商文化(连载) (接上期)现代共同体:安全与自由的对立进入现代社会,从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开始,在西方的政治和哲学领域,开始掀起一股讨论“共同体”的热潮。共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