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范文网-权威专业免费论文范文资源下载门户!
当前位置:毕业论文格式范文>硕士论文>范文阅读
快捷分类: 声乐论文 声乐论文选题 声乐论文题目 关于声乐的论文 声乐专业论文题目 西方声乐史论文 当代声乐作品文献综述 声乐大学开题报告 声乐演唱论文开题报告 声乐期刊 声乐类论文题目

关于声乐论文范文 多元化视阙下声乐艺术审美取向反思相关论文写作参考文献

分类:硕士论文 原创主题:声乐论文 更新时间:2024-01-06

多元化视阙下声乐艺术审美取向反思是大学硕士与本科声乐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优秀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下载,关于免费教你怎么写哪些人不适合学声乐方面论文范文。

摘 要:我国民族声乐艺术审美韵味深厚,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需要我们不遗余力地去继承和弘扬.在文化多元化时代,我们应立足于多元文化背景,站在时代的高度,反思我国声乐艺术的审美取向,通过吸收和借鉴西方声乐审美艺术的先进成果,找到适合我国声乐发展的艺术审美取向,构建完美的中国民族声乐体系.

关键词:声乐艺术;多元化视阙;审美取向

中图分类号:J6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5)10-0205-02

我国民族声乐艺术包括西洋唱法的民族化以及戏曲演唱等多种形式,其艺术审美取向一直紧跟时社会发展的步伐.我国是多民族国家,而不同民族的风俗习惯迥异,其演唱技巧和风格也有所不同,由此形成了我国独具特色而又多姿多彩的声乐艺术.我国民族声乐芝术的审美取向,即是国人欣赏需求的体现,同时,也是民族声乐艺术的发展要求.目前,我国民族声乐审美存在着一定的问题.本文希望通过反思我国声乐艺术的审美取向,为我国声乐艺术未来的发展提出建议.

一、目前我国声乐艺术发展的多元化形态

(一)素材风格的多元化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特征,而音乐艺术恰恰是时代的重要表现形式.如今,我们身处一个多元化时代,大一统的文化意识已经不能适应时代需要.所谓中国风的声乐作品,是时 展大主题的体现,通过对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适应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审美需求.声乐歌曲的素材主要包括传统民族文化、主流文化,着眼于国家政治经济的大背景和社会生活的大事件.如《走进新时代》、《亚洲风》等歌曲,在内容上更好的诠释了时代的精神,同时也更易于传唱,结构和旋律也更加通俗化和大众化.此外,由于我国民族众多,演唱风格各异,像彝族、苗族等,都采用本民族的语言演唱,由此而形成了原生态的多元化的声乐类型.

(二)声乐演唱风格的多元化

我国在20世纪初期开始引入了西方音乐,历经演唱风格和技巧的“土洋之争”之后,开始形成了“通俗唱法”、“美声唱法”和“民族唱法”.民族唱法强调的是声色,注重表现和描绘作品的意境,追求的是一种自然的表现形式,它代表了我国传统的审美情趣.而以宋祖英和彭丽媛为代表的歌唱家,巧妙融合了民族声乐的传统风格和西洋美声唱法技术,最终确立了民族唱法的演唱风格.美声唱法音色流畅通透,吐字清晰,极富感染力,因此征服了广大观众.而用美声唱法对通俗歌曲和民族歌曲进行演绎,能够更好的和广大听众的审美需求相适应,并取得良好的效果.通过优秀的美声歌唱家的精美演唱,美声唱法逐渐在中国声乐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并且以一种新的表达方式,出现在大众声乐舞台上.

二、多元化视阙下声乐艺术的审美特征

(一)以情动人的特征

声乐作品美的精髓所在,就是情感.这种情是一种复杂的情感,融合了声情、曲情和词情.词情是借助于歌词对词作者感情的传达,歌词凝练简洁,感染力极强.曲情是通过曲调传达情感的,这个过程是利用音乐元素,如复调、曲势、旋律等来进行的.歌情是借助歌声对感情的传达,歌手通过对作品意境和情感的把握,和自身嗓音特点相结合,用独特的方式,对词曲所蕴含的内容进行传达.歌手王菲的嗓音透彻、干净而又空灵,一直以“天籁之音”而著称.

(二)以语言感染人的特征

民族声乐最重要的审美特征之一,就是歌词语言的准确、凝练和清晰.民族声乐语言的三大要素是节奏、曲调和词章,歌词的清晰便于听众对歌曲的理解.民族声乐艺术美学的基础是语言美.不管是音阶还是韵律,都可将歌词的节奏轻松改变.节奏越是整齐鲜明,越容易快速传唱,并且容易记忆,许多绝佳的歌词都来源于元曲和风雅颂等.

(三)以“润腔”为美的特征

目前,民族声乐艺术的发展逐渐向“润腔”这种美化唱腔的技法演变.它是以情感为中心,依据歌词的主题,运用一些润色曲调,如赠音和滑音等,使词和曲交融为一体,充分展示韵味美.润腔所追求的风格美,是字正腔圆的意境和丰富的音色.判断民族声乐艺术是否拥有审美价值,是看润腔是否成功.歌手在演唱的过程中,要字正腔圆,既要吐字准确、清晰,发音又要圆润,否则就会缺乏表现力.如在演唱《白毛女》时,彭丽媛将嘴唇和舌尖上的重音有意识地加重,感情的诠释极为到位,不仅字唱的清晰结实,而且通过对字音的修饰,在语言语调上跌宕起伏,对喜儿的形象进行了生动的再现.

三、多元化视阙下声乐艺术审美存在的问题

从总体上分析,我国民族声乐在审美上取向上,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民族声乐受外来文化的冲击严重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变迁,我们身处一个多元文化交融和碰撞的时代,而外来文化对民族声乐审美产生了很大影响.如今,一些民族地区的年轻人越来越热衷于流行音乐,并且喜欢接触各种外来音乐.随着人们观念的改变,一些大型的民俗活动也在悄悄发生变化,同时,一些宗教仪式的载体也开始逐渐减少,由此使民族声乐面临着灭绝的危险.

(二)人们对于民族声乐的认识逐渐模糊

时代在变化,人们的观念也在发生变化.在民族声乐唱法上,一些民族声乐演唱者越来越缺乏明确的目标.很多演唱者缺乏创新意识,总是人云亦云,对声乐艺术缺乏审美判断和个性追求,不能准确把握民族唱法中特有的风韵.一些演唱者不能正确理解民族唱法的内涵,认为既然时代在变,就可舍弃老祖宗留下东西.这种做法显然不利于民族声乐的健康发展.

四、我国民族声乐艺术审美取向趋势

(一)由单一化转变为多元化

新的历史时期,随着物质和精神文明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审美能力和艺术修养都在不断的提升,单一的民族性已经不能满足人们的审美需求,因此要进一步加强民族音乐的艺术性.在新的历史时期,民族音乐要进一步吸收现代音乐文化、西方音乐和传统民族文化的精华,坚持洋为中用,通过彼此融合,实现民族音乐的发展.如CCT青歌赛、中国民族声乐敦煌赛等,对民族声乐多元化的发展,都有着一定的推动作用.

(二)由高雅转变为通俗化

当代审美文化通俗化、娱乐化的倾向,使民族声乐艺术逐渐向世俗化的审美趋势转化.传统民族声乐艺术高端大气上档次的艺术形象,无法走进普通大众的世界,只能被少数社会精英所欣赏.而民族声乐艺术既不需要下里巴人,也不需要阳春白雪,而是将时代新鲜元素、大众化元素注入其中,走平民化的道路,和大众趣味相迎合,才能实现国人同乐.

(三)民族声乐演唱艺术的多样化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的审美水平也在不断的提升,这就对民族声乐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民族声乐艺术能更好的彰显时代特征.在多元化背景下,民族声乐还应摆脱传统的只有戏剧和戏曲的单调的形式,歌曲应该更富感染力,体现时代的特色.为了和社会发展的需求相适应,我国民族声乐艺术应不断探索新路径,努力做到多样化发展,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多元化的审美需求.

我国民族声乐艺术经过漫长的实践和摸索,在当今多元化视阙下,通过不断的发展和创新,通过于国外优秀唱法的融合,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审美特征,其审美取向是符合时 展趋势的.通过反思目前声乐艺术的审美取向,找到在发展过程中的不足,探索出一条适合我国民族音乐的发展道路,促进我国民族声乐艺术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王莉.中国民族声乐艺术中的“韵味美”[J].华中师范大学研究生学报,2004,(2).

〔2〕彭丹雄.简论中华民族声乐艺术的演变[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5,(2).

〔3〕姜代康.“民族声乐艺术”发展的整体观念[J].音乐探索(四川音乐学院学报)2005,(2).

〔4〕于丽文.中国民族声乐艺术之“韵”[J].音乐生活,2008,(8).

〔5〕刘婕萍.谈我国民族声乐艺术的现状和发展方向[J].音乐生活,2010,(2).

〔6〕崔钰.我国民族声乐艺术的现状和发展[J].才智,2010,(32).

〔7〕刘暄.文化视野下的当代中国民族声乐艺术特征[J].音乐探索,2010,(4).

〔8〕周少容.分析我国民族声乐艺术的现状和发展方向[J].科技创新导报,2012,(4).

(责任编辑 姜黎梅)

总结:关于免费声乐论文范文在这里免费下载与阅读,为您的声乐相关论文写作提供资料。

参考文献:

1、 魏晋绘画艺术表现形式与审美取向 摘 要:我国历史大分裂中的魏晋南北朝阶段统一政权的瓦解,使社会陷入长时间的动荡不安与混乱。但是,有动乱的发生就会有新的改革形势出现,少数民族的文。

2、 基于帕累托改进理论视阙下校企融合 摘 要:目前,高职院校在与企业进行校企合作的过程中,越来越容易产生合作深度、合作边界难以把握的问题。双方在利益着眼点上的差异加剧了这一问题的严重。

3、 紫砂花开馥郁壶艺术审美 摘 要 生活是紫砂创作的源泉,艺术是生活中的灵感体现,紫砂“花开馥郁壶”就是从生活中汲取而创作的。此壶设计巧妙、做工精美,属于花货塑器,整体造型。

4、 新媒体视阙下高校新闻传播专业实践教学路径探究 摘 要:当今时代,媒介新技术不断的发展,媒介格局、媒介生态发生显著的变化,媒介融合是未来的发展方向。新媒体背景下, 新闻收集、加工、制作等新闻传。

5、 个园色彩艺术看扬州盐商审美取向 摘要:清朝的扬州盐商富甲天下,形成一个财力雄厚又独具艺术眼光的团体。盐商住宅是其留下的物质文化遗产,而其中所体现的造园技术、审美取向则是宝贵的非。

6、 冰山模式视阙下高校型人才培养之道 进入后经济危机时代,大到国家,小到企业,彼此间竞争的主旋律已经迈向创新,唯有创新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创新离不开人才,高校是当前培养人才主力军的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