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范文网-权威专业免费论文范文资源下载门户!
当前位置:毕业论文格式范文>期末论文>范文阅读
快捷分类: 会展物流论文 会展专业论文题目 会展专业毕业论文题目 会展教育论文 会展物流开题报告 会展专业开题报告范文

关于会展论文范文 池州着力建设新兴会展城市相关论文写作参考文献

分类:期末论文 原创主题:会展论文 更新时间:2024-01-10

池州着力建设新兴会展城市是关于会展方面的的相关大学硕士和相关本科毕业论文以及相关上海近期会展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近年来,以广交会、华交会等为代表的会展业发展迅速,凭借高效性、带动性、综合性、集聚性、科技性、互动性等特点以及国际上公认的1:9的产业带动效应,被称为“经济发展的加速器和助推器”.池州市坚持“小城市,大会展”的发展思路,培育后发优势,大力发展会展经济,带动了当地建筑、旅游、餐饮、零售、交通运输等相关产业的发展,对提升城市知名度、增加就业机会、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拉动作用.

池州市会展业发展现状

(一)会展城市知名度提升

为加快推进会展业快速发展,池州市积极适应经济新常态,按照“全省一流、全国知名会展城市”的战略定位,着力建设具有地方特色的新兴会展城市,2013年、2014年成功蝉联“中国十佳品牌会展城市”,大大提高了池州市作为会展城市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对推介和提升城市形象起到了良好的宣传效果.

(二)展馆设施日趋完善

重点招商引进了安徽金牌盛典国际会展集团投资建设池州国际会展中心项目. 2015年,总建筑面积为53827平方米的池州国际会展中心正式投入运营,由展览中心、常年展贸中心、会议中心和商务接待中心四大板块组成,是集大型展览展示、商务会议、住宿餐饮和旅游购物等功能为一体的新型展馆,具备承担地区乃至全国大型展览的能力.同时在该馆旁边为企业新建五星级宾馆、特色休闲商业街及开发商住楼提供土地资源,以期打造新型会展综合体,为我市展览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三)品牌展会快速成长

池州市结合产业特色并依托池州国际会展中心,重点培育和成功举办了一批规模大、专业化、市场化水平较高的区域性展会和知名品牌展会,其中:安徽(池州)九华山佛文化用品博览会是经省委、省政府审定保留的全省41个展会之一,由池州市政府、安徽省贸促会、省商务厅联合主办.自2015年该展会成功举办以来,社会知名度不断扩大,取得了顯著成效.目前,2017安徽(池州)九华山佛文化用品博览会于今年9月22-25日在池州国际会展中心举行.

(四)会展节庆活动丰富多彩

“十二五”以来,配合全国绿色运动健身大会,连续举办了两届绿色产品展销会及美食节,配合杏花村文化旅游区系列营销活动举办了优质地产品展销会及美食节、农家菜烹饪大赛,承办了中国会展研究会年会暨池州会展业发展高峰论坛,举办了2015国庆黄金周车展和首届安徽池州(九华山)佛博会,展出面积均超过1万平方米,客商云集、人气旺盛.2016年,成功举办了年货节、2016年池州首届婚博、2016安徽池州(九华山)佛博会和汽车展等多场展会,累计拉动消费上亿元.同时依托地方特色文化底蕴,举办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节庆活动,如以佛教文化为主题的九华山庙会,以地方特产为主题的东至菊花节、石台茶叶节、青阳工业产品展等活动.

池州市推进会展业发展工作情况

(一)努力营造有利于会展业发展的政策环境

为贯彻落实《省政府“十二五”服务业发展规划》和《省政府关于支持服务业加快发展若干政策》,池州市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文件促进会展业发展,并对会展企业在会展经营方面的税收给予相应的优惠.2015年6月,市委、市政府重新修订出台了《关于加快实施“商贸活市”战略的若干意见》,文件对新办经营会展场馆和举办展会的会展企业提供政策资金支持做了明确规定.根据池州市会展业发展实际,池州市贸促会现正酝酿起草《池州市会展业备案管理办法》,进一步促进会展业规范发展.池州市政府印发的《池州市商务经济发展“十三五”规划》将促进会展经济发展作为重点规划的重要内容,要求在“十三五”期间将进一步完善会展场馆建设,着力健全会展产业链,努力繁荣会展市场,精心打造一批品牌会展.力争到2020 年,把池州建设成为皖江一流、全国知名的会展城市.通过一系列文件的出台,支持“多办展、办好展”,努力营造助推会展业稳步发展的优良环境.

(二)坚持“政府引导、企业主导、市场化运作”模式

2015年3月,国务院出台了《关于进一步促进展览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对我国展览业的改革和发展进行了全面的规划和部署,要求积极推进展览业市场化进程,坚持专业化、国际化、品牌化、信息化方向,努力推动我国从展览业大国向展览业强国发展,这也是发展会展业的纲领性文件.池州市依托国际会展中心,坚持“政府引导、企业主导、市场化运作”模式,加快推进会展工作重心由政府主导型向市场主导型转变.引导金牌盛典、润德会展等企业为龙头,整合各类资源和宾馆、商场、旅行社、景区等组建会展合作联盟,于2015年推出了安徽会展业首张会展卡——“池州会展卡”,同时以市贸促会为依托,挂牌池州市会展办,进一步健全会展行业机构,协调管理会展业规范发展,不断推进会展业市场化进程,社会办展积极性明显提升,全年举办各类展会活动超20场,微量元素展、汽车展、建材家居展、服装展、年货展、婚庆展、动漫展、书画摄影展络绎不绝,影响力不断扩大.

(三)指导提升自办展会质量

本地自办展会方面,池州市紧紧围绕住房、汽车、旅游、商贸、文化等消费热点举办一系列消费促进类展销活动,取得了

良好成效.如以“携手同行 浪漫一生”为主题的2016年池州首届婚博会上,200余个品牌争相亮相,深受消费者喜爱,展会参展商达到138家,吸引约1万人次参观,现场交易额240多万元.2016年11月4-7日在池州市举办的 2016安徽(池州)九华山佛文化用品博览会,设标准展位312个、特装展位70个,展位面积4万平方米,展出佛教书画、茗茶素食、泥塑根雕等六大系列共1000余种佛文化用品,实现参展企业382家,90%为省外企业,吸引采购商、市民及佛教界人士近3万人观展,受到央视CCTV4、凤凰卫视等知名媒体高度关注以及省市领导和社会各界普遍赞誉.

外地展览展示方面,我市构建完善展览、论坛、对接洽谈、商贸平台和服务平台等投资促进机制,充分利用国家投洽会、中部博览会和中国国际徽商大会等平台,重点推介我市全域旅游、大健康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等,创新展览展示,培育会展品牌,突出我市新产业、新动能、新业态.在2016年10月18-19日举办的2016中国国际徽商大会和2017年5月17-19日举办的第十届中博会和2017中国国际徽商大会上,池州展馆两次精彩亮相大会主展馆,吸引省市领导和大批中外客商、观众莅临参观,成为全场最受欢迎、人气最旺的展馆之一,对内聚集了人气,对外展示了池州良好形象.

(四)组织企业参加境内外各类专业展会

境内参展方面,一方面组织企业参加由境外机构在我国举办投资、贸易活动,提升本土企业走出去信心,如中韩企业对接会、安徽—俄罗斯联邦彼尔姆边疆区经贸对接会等;另一方面组织企业参加广交会、华交会、中博会、徽商大会、高交会、投洽会等国内知名展会和经贸交流活动,帮助企业寻找投资机会,扩大其在国内的知名度和市场份额.

境外参展方面,为帮助企业进一步开拓国际市场,池州市贸促会积极引导企业走出去参加德国汉诺威国际工业博览会、美国拉斯维加斯国际汽车零配件及售后服务市场展览会、西班牙(马德里)国际汽车零部件及售后服务展览会等多个境外各类知名展会,帮助企业赴外参展结识新客户、签订新订单,尤其是俄罗斯、美国、德国、荷兰、西班牙和香港等国家和地区的市场份额提升了近20%,有效扩大了对外贸易.

池州市会展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尽管池州市展览业发展处于奋力爬坡的快速增长阶段,取得了显著成绩,整体质量和水平正在不断提高,但和北京、上海、深圳、大连、厦门等会展经济发达的城市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市场化和专业化程度有待于进一步提高.展会核心竞争力不强,缺乏龙头展览企业和知名会展品牌.

二是展览业配套服务体系不够健全.展览场馆使用率不够高,科学高效的运营水平有待进一步提升.

三是会展专业人才短缺.熟悉会展业务、持有会展行业人才资格认证的专业人员不足,而对于国际性展会所需要的懂外语、擅长组织策划、熟悉国际惯例、富有实际操作经验的人才更是匮缺.

总结:本论文主要论述了会展论文范文相关的参考文献,对您的论文写作有参考作用。

参考文献:

1、 着力推进我国智慧城市建设 〔摘要〕 我国“智慧城市”建设取得了一定成效,这体现在:大力进行理念推广和试点建设,得到了政府和网络运营商的支持,正式出台“智慧城市”科学评价指。

2、 珠海建设低碳城市选择 [摘要]虽然珠海市有着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和宏观政策支持等优势,但是在建设低碳城市的思想认识、经济规划、保障体系方面仍存在着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基。

3、 武汉建设国家中心城市产业结构调整 [摘要]产业要素是国家中心城市经济职能中的重要支撑。武汉目前的产业现状与其它国家中心城市比较还存在明显差距。需要通过立足产业转型、突出区域中心功。

4、 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打造美丽城市 生态文明建设是塑造美丽中国的迫切要求,“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在十九大报告中单独成篇,表明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从认识到。

5、 试析济青高铁建设对沿线城市影响 [摘要]高铁效应和高铁经济已成为新时代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山东省以及高铁沿线地市历来十分重视济青高铁建设,本文以现行的连接济南青岛两市的胶济线。

6、 建设管理在城市规划中 在当前中国城市化建设逐年加速的形势下,自全国开始群众路线实践教育活动后,将服务于民的理念更加全面地融入到城市建设规划的总体布局中,更加充分协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