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范文网-权威专业免费论文范文资源下载门户!
当前位置:毕业论文格式范文>论文题目>范文阅读
快捷分类: 京津冀金融一体化论文 京津冀区域旅游外国参考文献 京美杯数学论文 京津冀论文 京东方开题报告 京瓷哲学三千字论文

关于京津冀论文范文 京津冀协同战略下的文化对接相关论文写作参考文献

分类:论文题目 原创主题:京津冀论文 更新时间:2023-12-18

京津冀协同战略下的文化对接是关于京津冀方面的的相关大学硕士和相关本科毕业论文以及相关京津冀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摘 要:同根同源的文化背景、同一整体的地理优势、区域经济一体化是京津冀文化对接的机遇优势;经济发展不平衡造成的物质基础薄弱、区域一体化产生标准齐一的“异化文化”、三地文化的“马太效应”是京津冀文化对接的现实挑战;传承并创新文化基点、彰显三地文化个性,注重以强带弱、保持三地文化强大的张力与活力,协同发展区域经济、建立文化对接物质基础,是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下文化对接的基本策略.

关键词:京津冀;文化对接;区域协同发展;区域经济一体化;文化基点;文化个性;文化认同感

中图分类号:G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1573(2016)03-0012-04

2014年2月26日,总书记在京津冀协同发展专题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讲话强调了京津冀地缘相接、人缘相亲、相互融合、协同发展的基础[1].同年3月5日,李克强总理在的工作报告中明确指出,加强环渤海及京津冀协同发展是我国的重大发展战略.2015年的“十三五”规划《建议》提出了五大发展理念.京津冀三地文化对接应积极响应国家政策,大力践行五大发展理念,在“协调”下布局,在“创新”中前进,在“绿色”下完善,在“开放”中繁荣,在“共享”下促进三地和谐发展.

一、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下文化对接的机遇与优势

1. 同根同源的文化背景是京津冀文化对接的历史基础.京津冀三区域的特色文化是在其同根同源的基础上创新发展形成的,总书记所讲的“地域一体,文化一脉,历史渊源深厚”更凸显了津冀文化同根同源的历史背景.首先,冀域是华夏文明的发祥地.学者普遍赞同,人类不仅可能从东非的奥杜维峡谷中走来,也有可能从中国河北的泥河湾走来,至少可以说华人从这里走来.[2] 冀域原始族群是华夏的祖先,冀域是华夏文明发祥的摇篮.随着历史的变迁,游牧文化和农耕文化交融的冀域文化成为中华文化的源头.其次,燕赵文化是三地区文化的共同基础.地域一体是其文化同根同源的前提条件,在数千年的政治变换中,三地区有着共同的文化基础——燕赵文化.有学者认为,以燕赵文化代表的冀文化缩小了冀文化的内涵,但大多数学者赞同以“燕赵文化”作为冀文化的代名词,而慷慨激扬的燕赵文化是京津冀文化的根源.再次,共同的历史发展进程.回首历史,三地区有着很长时间的政治、经济、文化协同发展历程,为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下的文化对接打下良好的基础.

2. 同一整体的地理优势是京津冀文化对接的现实条件.京津冀拥有同一整体的自然地理环境,这是其文化对接的现实条件.首先,地域一体使三地文化对接交流方便快捷.《尚书·禹贡》记载:大禹治水,划分九州,“冀州”有雄冠九州之称.古冀州地域范围包括京津冀三地区,是京津冀地区的母体.现今,河北省11个地级市环抱京津,三地地域一体,交通便利,文化更新、信息交流畅通无阻,传播无地域障碍,易于三地文化更新对接.其次,风俗习惯相似性使三地文化认同感强.纵观历史,直隶曾隶属北京,二者行政分离时间短,而天津一直被誉为“天子渡口”,与北京不可分割,三地人文精神和风俗习惯等各方面的复合性和交叉性很大,文化认同感强,具有强烈的文化向心力,更容易协同合作.再次,京津大文化圈对周边文化的辐射效应.京津大文化圈产业结构完善,文化产业成熟且发展势头足,对河北文化发展具有强烈的吸引力,河北省文化也更容易吸收借鉴京津文化以壮大自己的文化.

3. 区域经济一体化为京津冀文化对接提供经济援助.京津冀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是推动三地社会进步的基础,也是实现京津冀文化对接的物质支柱.2014年李克强总理提出,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要上升为国家战略,为三地区提供了历史性的发展机遇.首先,打造三地文化对接的经济协调发展新局面.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战略,促进三地经济交流合作,打破以往“一亩三分地”各自发展的局面,总体提高三地经济发展水平,开创三地文化对接的经济发展新局面.其次,完善文化对接的基础设施.京津冀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加速了三地基础设施建设,同时也完善了文化对接的基础设施.再次,提高三地文化产业发展物质实力.经济的总体发展是文化产业发展的物质基础,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为三地产业园区建设提供强大的物质保障.

二、京津冀经济发展不平衡对京津冀文化对接的现实挑战

1. 三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使文化对接物质基础薄弱.京津冀三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差异明显,文化对接的物质基础依然薄弱.首先,三地区物质基础差距过大,难以形成分工合作的文化产业园区.京津具有先天优势,后天又发展迅速,出现中间过于“肥胖”而周边特别是两极的河北中小城市过于“瘦弱”的格局,明显的二元结构致使文化对接物质基础差距悬殊.三地区长期发展不平衡,出现“橄榄球”式发展,相关地方政府都以自身行政区域为范围,以构建完整的产业体系为宗旨,着力提高其行政区域经济协调发展,难以建成分工合作的文化产业园区.其次,三地区产业结构分布差距显著,文化对接出现新挑战.目前北京以科技和现代服务业的第三产业为主,天津由原来的重工业基地向新兴产业转变,河北以第二产业为主,传统低端产业居多,河北第三产业明显滞后于北京、天津两大城市,文化产业发展基础薄弱且发展阻力大.再次,三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加剧了人力资源分布不均衡.北京是中国人力资源丰富的核心城市,人力资本素质较高.天津依靠天然的环渤海地理优势,是北方地区经贸往来和对外开放的经济腹地,人才汇聚度较高.河北地区经济发展缓慢,当地人才大部分流向文化产业园区较成熟的京津等地,致使当地文化产业发展缺乏人才元素.

2. 区域一体化发展易使三地文化变成标准齐一的“异化文化”.在区域一体化发展战略下,文化一体化发展是促进三地文化共同发展的快捷之路.同一发展模式、同一发展路径既可大规模生成文化产品又容易集约管理、节约发展成本.但在齐一化的标准下,也容易使三地区文化出现异化现象.首先,失去文化的本质规定性,即自由与超越.在标准化生成格局下,三地区文化产品的一般特征和细节都按照一定的标准、尺度复制出来,文化变成了一种无风格、无、无个性的“模仿”,失去自由与超越的本质规定性.其次,丧失文化的创造性.丧失文化本质规定性的文化,只是毫无的复制,具有了商品化的特征,就丧失了文化的创造性.同时,一些以牟利为目的的大商业机构,对三地文化进行商业化运作,出现文化批量生成、无限制复制现象,造成三地文化失去其独有的个性,越来越趋同,显现“异化文化”的标准化和齐一化特征,导致三地文化的退化,扼杀其创造性.再次,个性虚假.霍克海默和阿多诺曾这样描述齐一化的文化:“现在的一切文化都是相似的等从宏观上和微观上所表现出来的统一性,说明了人民所代表的文化的新模式:即普遍的东西与特殊的东西之间的虚假的一致性.”[3]京津冀区域一体化虽然促进了三地文化迅速发展,但是在技术发展和统治下,每一种进步都容易使三地文化走上以牺牲独立个性为代价的虚假个性之路.

总结:本论文可用于京津冀论文范文参考下载,京津冀相关论文写作参考研究。

参考文献:

1、 京津冀协同战略背景下天津自贸区技能人才培养分析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A内容摘要:在京津冀协同发展国家战略背景下,京津冀共建共享天津自贸区无疑会促进京津冀区域的整体发展。上海自贸。

2、 京津冀协同战略的思维 [摘 要] 生态保护是建立京津冀协同发展新战略的出发点和理论基石,京津冀的煤炭、钢铁、化工等产业必须进行转型和升级,淘汰京津冀的钢铁、水泥、电解。

3、 基于京津冀协同产业集群优化和集群演化建议 摘要:本文分析了京津冀协同发展的跨区域治理基础和区域产业集群现状,基于产业对接协作与集群优化,在相关理论和实践分析基础上提出京津冀创新型产业集群。

4、 京津冀协同对河北经济带动作用 摘要:2013年2月习近平主席提出京津同城化、京津冀一体化。2014年2月26日,京津冀协同发展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而在京津冀协同发展中明显受益。

5、 京津冀协同视角下唐山市高等院校教育 摘 要:京津冀高等教育协同发展是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唐山市是河北省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是京津唐一体化发展的重要支点城市,在京津冀地。

6、 京津冀协同背景下土地集约利用 摘 要 “京津冀协同发展”是国家重点实施的区域发展战略,有利于促进区域城市群的形成和发展,提升区域竞争力。为了避免石家庄在发展中可能产生的一系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