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范文网-权威专业免费论文范文资源下载门户!
当前位置:毕业论文格式范文>论文范文>范文阅读
快捷分类:

关于汉诗论文范文 关联论视角下汉诗英译的人称指示语分析相关论文写作参考文献

分类:论文范文 原创主题:汉诗论文 更新时间:2024-04-14

关联论视角下汉诗英译的人称指示语分析是关于汉诗方面的论文题目、论文提纲、汉诗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参考文献的相关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

内容摘 要:关联论是语用学范畴内研究言语交际的理论,翻译则是一种跨文化言语交际.从关联论的视角对翻译进行研究,有助于为翻译实践提供一定的指导与启迪.本文以《登幽州台歌》为例,对汉诗英译中人称指示语的使用情况进行分析.

关键词:关联论 汉诗英译 人称指示语 《登幽州台歌》

1.关联论简介

关联论由Sperber和Wilson于1986年在合著的《关联:交际与认知》一书中提出.关联论认为,交际是一个涉及信息意图和交际意图的明示—推理过程,即说话人用明示行为(如话语)把信息意图展现出来,听话人根据说话人的明示行为进行推理,获知说话人的交际意图.推理的过程所依据的就是关联性.在同等条件下,语境效果越大,推理努力越小,则关联性越大.

关联论指出,每一个明示的交际行为都应设想为它本身具有最佳关联,也就是说,“明示交际的每一个行为都存在这样一个前提,即它本身具有最佳关联性”听话人付出一定的推理努力,获得足够的语境效果,即为最佳关联.

Wilson的学生Gutt最早将关联论系统地应用于翻译研究,提出了翻译关联论,为翻译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本文限于篇幅,不作介绍.

2.汉诗英译中的人称指示语

指示语属于语用学研究范畴,这一术语源自希腊语,意为“指示”或“标示”.指示语可分为五种,包括人称指示语、空间指示语、时间指示语、话语指示语和社交指示语.人称指示语“涉及言语事件中的对话者或参与者角色的识别”,可分为三种:第一人称、第二人称和第三人称.第一人称指言语交际中的说话人,第二人称指言语交际中的听话人,第三人称指言语交际中除说话人和听话人之外的其他角色.人称指示语包括人称代词、称呼、名字、头衔、职业名称等不同表达方式.

人称指示语的使用在汉诗英译中极为常见.汉语古诗简明扼要、寓意深远,对语言形式有较高要求,对人称信息的表达方式并不完全依赖于人称指示语.相比之下,英语则更注重语言结构和语法,在英译汉诗中,人称指示语的使用较多.

汉诗英译中人称指示语的主要作用为:明确人物指称信息,便于对诗歌的理解;完善语句结构,达到语法规范.下面我们就以《登幽州台歌》为例,从关联论的视角对翻译过程中人称指示语的使用情况进行分析.

3.《登幽州台歌》英译的人称指示语分析

《登幽州台歌》篇幅虽短,但“深刻地表现了诗人怀才不遇、寂寞无聊的情绪,语言苍劲奔放,富有感染力,成为历来传诵的名篇.”

作者陈子昂,唐代诗人,富有政治见地且才华横溢,但由于其政见常常针对当朝弊政提出批评,多不被采纳.《登幽州台歌》作于诗人随军征讨契丹期间,当时军队战败,情况危急,陈子昂屡次进言,不被采纳,反被降职.诗人觉得报国无门,登上蓟北楼(即幽州台,在今北京市),写下《登幽州台歌》,以此抒发自己的悲愤之情.

本文所选《登幽州台歌》三个译本的译者分别为许渊冲、Burton Watson和翁显良.许渊冲,当代翻译名家,翻译出版了大量中国古典诗歌,其译文尤其注重音美、意美、形美.Burton Watson是当代美国著名翻译家及汉学家,精通英汉两种语言,对中国古代哲学有较为深刻的理解,他的译文具有准确、优美、流畅的特点.翁显良,诗歌理论、英汉诗互译等方面专家,他对诗歌的翻译多用散体,意境优美,不拘形式.

下面是《登幽州台歌》的原诗及三个译本.

登幽州台歌

[初唐]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许渊冲译本(以下简称“许译”):

On the Tower at You Zhou

Where are the great men of the past,

And where are those of future years?

The sky and earth forever last;

Here and now I alone shed tears.

Burton Watson译本,华满元、华先发,2014:297):

Song on Climbing Youzhou Terrace

Behind me I do not see the ancient men,

Before me I do not see the ones to come.

Thinking of the endlessness of heen and earth,

Alone in despair, my tears fall down.

翁显良译本(以下简称“翁译”):

I See Them Not

Men there he been — I see them not,

Men there will be — I see them not.

The world goes on, world without end.

But here and now, alone I stand — in tears.

首先,关于诗歌标题的翻译,原诗标题《登幽州台歌》的意思是诗人登上幽州台所作之歌.许渊冲和Watson都选择了介词短语作为译文,认为标题中的地点,即幽州台,是诗歌的关键,以此作为译诗的标题能够较好地传达原诗的信息意图,构成与原诗的关联.而翁显良的译法则不同,从用词可见,他认为诗人的创作意图和情感是更重要的因素,因而使用人称指示语为信息编码,用第一人称表现作者本人的主观情感,将诗人的交际意图传递给读者.可以说,翁译的标题在字面上与原诗并不构成关联,但在交际意图上,仍然保持着与原诗的关联性.

总结:关于免费汉诗论文范文在这里免费下载与阅读,为您的汉诗相关论文写作提供资料。

参考文献:

1、 认知视角看庞德登金陵凤凰台英译中非语言要素 摘 要:本文从翻译批评认知视角出发分析庞德《登金陵凤凰台》英译中的非语言要素。文章首先对庞德《华夏集》以往研究做了简单综述,然后介绍了翻译批评的。

2、 跨文化交际视角下的丽江景点导游词英译 导游词英译是一项跨文化的交际活动。本文分析了丽江景点导游词在跨文化交际中的主要障碍,提出了一些消除跨文化交际障碍的措施,以达到两种文化顺利沟通和。

3、 目的论视角下翟理斯罗刹海市英译 摘 要:《聊斋志异》被誉为中国文言小说的顶峰,是中国古典小说中被译成外文最多的一部,英国汉学家翟理斯的英译本最完整、最具特色,在西方风靡几十年。。

4、 概念隐喻视角下汉语古诗意象英译 关键词: 意象; 概念隐喻; 映射对等; 翻译摘 要: 汉语古诗意象与隐喻具有相同的认知特性,意象也是一种概念隐喻,意象的英译应该力求实现汉语。

5、 目论视角下语言类文化负载词英译 【摘 要】以目的论为理论框架,从文化负载词界定及分类着手,探讨巴金《家》中语言类文化负载词的英译策略,分析译者基于目的论“目的原则”、“忠实原则。

6、 格式塔视角下英译婉约词意象再造 摘 要:婉约词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词人多寓情于物,词中意象丰富。由于其中很多意象具有强烈的中国文化色彩,译者在进行意象再造时,必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