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范文网-权威专业免费论文范文资源下载门户!
当前位置:毕业论文格式范文>论文范文>范文阅读
快捷分类: 孟子开题报告 孟子哲学论文 孔子孟子文化修养论文 孟子思想论文提纲 文献综述孟子小角度 写一遍有关孟子论文

关于孟子论文范文 孟子散文论辩艺术相关论文写作参考文献

分类:论文范文 原创主题:孟子论文 更新时间:2023-12-30

孟子散文论辩艺术是关于本文可作为孟子方面的大学硕士与本科毕业论文孟母三迁的故事的启示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论文写作参考文献下载。

内容摘 要:和特定的时代环境和孟子刚正梗直的个性和傲岸坚毅的人格密切相关,《孟子》散文在论辩上主要有借题发挥、欲擒故纵、取譬设喻、气势浩然等艺术特色.

关键词:论辩艺术 好辩 借题发挥 欲擒故纵 取譬设喻 气势

“亚圣”孟子继承了孔子的衣钵,孔孟却具有不同的人格魅力.同为正人君子,孔子是温文闲雅、诲人不倦的长者,《论语》显示了他气度雍容坐而论道的形象;孟子却是刚直不阿、咄咄逼人的辩手,《孟子》彰显了他傲岸梗直能言善辩的魅力.

公都子对孟子说:“外人皆称夫子好辩.”孟子说:“我岂好辩哉?不得已也.”孟子生活在战国时期,当时政治上“圣王不作,诸侯放恣”,统治阶级过着穷奢极欲的生活,而“民有饥色,野有饿莩”,处在水深火热之中.思想界则百家蜂起,“处士横议”.孟子要推行儒家“仁政”的政治主张,就必须扫清阻碍自己的各种“邪说”,所以不能不和“百家”辩论交锋.社会历史背景决定了孟子“好辩”的特点.

两千多年来,孟子不仅在思想史上对中国的政治和文化产生了极为重要的影响,《孟子》散文在中国文学史上也占有重要地位.有人认为,《孟子》之于中国散文,犹如《诗经》之于中国诗歌.《孟子》散文虽尚未脱尽语录体,但大多已是很成熟的论辩文,其对后世文学的影响是多方面的,这里只就其论辩风格谈一谈.

我觉得孟子论辩艺术可归纳为“四个善于”:善于借题发挥,善于欲擒故纵,善于譬喻说理,善于以气势逼人.他常常用摧枯拉朽的气势、滔滔不绝的口才和严谨有力的逻辑将论敌逼近南墙,让对方最后不得不缴械投降.

一、循循诱入,借题发挥

有些具体的话语情境决定了孟子不可能开门见山地把自己的论点摆出来,他就在谈话中巧妙地转换话题,然后借题发挥.在《庄暴见孟子》中,孟子从齐王好乐切入,最后归结到和民同乐的主旨上.其中和庄暴谈话,孟子只一句话:“王之好乐甚,则齐国其庶几乎”,点出了齐王好乐和齐国政治的关系这个论题,但未加论述.接下来在和齐王谈话中,孟子又从好乐切入,巧妙地重提论题,然后和齐王两问两答,从谈话气氛和思想感情上把齊王引导到自己的论题上后,孟子才进入自己的谈话主题.在《齐桓晋文之事》中,齐宣王一见孟子,就迫不及待地问春秋五霸中的二霸——齐桓公、晋文公的事,正说明他有称霸的企图.因为齐桓、晋文行事不是靠仁政,而是凭武力,因此被儒家称为“霸道”,和“王道”对立.所以问齐桓、晋文之事,等于问霸道之事,这对于崇尚王道的孟子来说,无异于劈头一瓢冷水.而孟子仅以“仲尼之徒无道桓、文之事,是以后世无传焉,臣未之闻也.无以,则王乎?”几句话,轻轻把话题岔开,转而谈论王道.

二、善设机巧,欲擒故纵

孟子善于紧紧抓住对方的心理,先是不动声色地问答,先纵后擒,引人入彀,然后迂回曲折,层层深入地论述问题.机巧和擒纵体现在掌握论辩的主动权,娴熟地运用逻辑推理上,目的是造成对方的自相矛盾.在《齐桓晋文之事》中,孟子采用迂回战术向齐宣王阐述自己的仁政和经济思想,劝其“保民而王”.他论述问题先从侧面、远处、 入手,逐渐引向主旨.针对齐宣王关于霸道的询问,孟子机智委婉地把谈话引向王道.但下文又不正面谈王道,而以“以羊易牛”的事例肯定齐宣王有不忍之心,具备行王道的基本条件,借此打开话题,鼓起齐宣王行王道、施仁政的信心和兴趣.接着又宕开一笔,先言“百姓皆以王为爱”,再为齐宣王辩解,使谈话的气氛趋向缓和,进入谈话情境.再以“牛羊何择焉”,词锋一转,为百姓辩解.齐宣王只好无可奈何地自我解嘲.然后孟子好言安慰,以免使齐宣王失去对王道的兴趣.于是齐宣王赞孟子善察人心,悉心向孟子请教.这一段又打又拉,忽起忽落,曲折起伏,颇有意趣,最终把齐宣王对齐桓晋文之事的注意转到对仁的注意上.孟子仍不直说自己的仁政学说,而是以一系列比喻,说明齐宣王不行仁政非不能而是不为.要使齐王真正倾心王道,必须根除他心中以霸道得天下的大欲.对此,孟子明知齐宣王的大欲是什么,却故意不直说,先说五种不足,才引出大欲.然后以缘木求鱼和邹和楚战为例,说明齐王之大欲的行不通和危害.至此,水到渠成,气势充沛地引出了自己的正面观点,大展他的仁政蓝图,说得齐王心动目眩,迫切希望实行王道.于是孟子又向齐宣王说出了实行王道的具体措施.全文擒纵有致,游刃有余.

三、取譬设喻,形象说理

这里的设喻包括用比喻和讲寓言故事两种形式.先说比喻.这种修辞格,既具有生动的直观性,又能够揭露事物的本质.《齐桓晋文之事》一文用了一系列的比喻来说理.用“力足以举百钧,而不足以举一羽;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来突出宣王的“恩足以及禽兽,而功不至于百姓”,同样是力能做到而不做.“挟太山以超北海”和“为长者折枝”也是形象的比喻,说明前者是绝对做不到的,而后者不过是举手之劳.这样,“不为者和不能者之形”就异常鲜明而突出了.“天下可运于掌”这个比喻,也是具体而形象的.其中“缘木求鱼”等比喻因生动形象而变成了成语沿用至今.

再说寓言.《孟子》散文中有许多寓理于形象的人物故事,是早期的讽刺小品.齐宣王派人对孟子窥伺盯梢,孟子很反感,于是讲了“齐人有一妻一妾”的故事,用“齐人”的猥琐行径告诉人们:只有龌龊小人才阳一套阴一套,才有被窥伺的必要;从另一方面讲,只有一个人被怀疑自己是否是伪君子时,别人才想到去窥伺他.这个故事对那些龌龊小人进行了无情的讽刺,也从反面证明自己的光明磊落:我不求富贵利达,自然不会做自欺欺人的丑事,当然无须装成一副伪善的面孔给人看.有人把“王之不智”归咎为孟子辅导不力,孟子替自己辩解时,先用“一暴十寒”地培养植物来比喻培养人,自己接触王的机会很少,而王身边却不断有人给他泼冷水,自己又能怎么样呢?后又讲了《弈秋》这个寓言:即使是让弈秋这样的围棋高手教人下棋,也是聚精会神的学得好,心有旁骛的学不好,这和老师没有太大的关系,也不是他不聪明,而是没有专心致志的缘故.

总结:关于免费孟子论文范文在这里免费下载与阅读,为您的孟子相关论文写作提供资料。

参考文献:

1、 龙应台散文用词艺术管窥 摘 要:龙应台或冷峻犀利,或细腻温婉的散文文风,透露着她最真实的个性气质。其散文用词的色彩化、超常化、叠词化及灵活多变的技巧使语言更富活力,增添。

2、 沈文散文对比艺术分析 摘要:中国现代著名作家沈从文,算得上是中国乡土文学的大师,他的文学创作主要取材于两个方面,一是湘西生活,一是都市生活。对比是其文学作品中较为常。

3、 人文精神伟大冒险人文艺术通史 《人文精神的伟大冒险:人文艺术通史(第七版)》这本书旨在全面介绍人文艺术带给我们的启迪与感动。作为启发心智和健全人格的人文艺术,通过各种创造性形。

4、 艺术无涯传承不止 梁啓明先生多才艺、精书法、研丹青、擅篆刻。作为中华传统文化艺术传承者,多年来创作不息,不吝挥毫、不惜笔墨,为世人呈现出许多精美佳作;更教习无数。

5、 艺术是一种信仰 李翠珍女士少时喜画,常年接受艺术熏陶和父亲的教导,绘画技艺日益提升。创作寻求“仪式感”,以花鸟写意为主。她言艺术是由内而外散发出来的东西,遂不。

6、 毕飞宇获法兰西文学艺术骑士勳章 8月21日,法国文化部授予中国著名作家毕飞宇法兰西文学艺术骑士勳章。授勳仪式在法国驻上海总领事馆官邸举行。法兰西文学艺术骑士勳章1957年由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