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范文网-权威专业免费论文范文资源下载门户!
当前位置:毕业论文格式范文>论文范文>范文阅读
快捷分类: 尊重少数民族文化论文 少数民族旅游文化论文 少数民族文化论文题目 少数民族教育论文 中国少数民族饮食文化论文 少数民族地区教育论文

关于少数民族论文范文 少数民族文化媒介现状相关论文写作参考文献

分类:论文范文 原创主题:少数民族论文 更新时间:2024-04-04

少数民族文化媒介现状是关于少数民族方面的论文题目、论文提纲、四大少数民族是哪四个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参考文献的相关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

【摘 要】大众传播媒介在和少数民族文化紧密结合的同时,少数民族文化和民族文化传播媒介也在遭受着市场经济功利思想的影响.因此,相对弱势的少数民族文化要想在媒介的影响下保持多样性和少数民族文化媒介在激烈的媒介竞争中占得一席之地,我们就必须要正视和研究媒介生存现状.

【关键词】 少数民族文化;多样性;媒介生存

媒介生存可以从两个方面理解.第一个方面,是客观事物在媒介环境下的生存状态;或者可以说是媒介对事物生存和发展的影响,也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媒介化.第二个方面,是将事物的媒介形态看成一个整体,它在外部媒介系统中的生存状态;或者可以说是外部媒介环境对这一客观事物媒介生存和发展的影响.所以,要探讨少数民族文化的媒介生存,就应该试着从这两个方面进行观照.

在现实生活中一提到少数民族,我们首先第一印象就是它和众不同的民族风俗和语言、精美绚丽的服饰、动人心魄的音乐和舞蹈、以及风格独特的建筑等等.甚至有些大城市中,会有各式各样的民族风情园等场所展示的民族风情表演则更是加深了人们对少数民族的印象和理解,并且认为那些就是少数民族文化.但是不论是服饰也好,音乐和舞蹈,以及建筑也好,这些确实是属于少数民族文化范畴,也是少数民族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但它并不是少数民族文化的全部,仅仅是民族文化外在的表现形式,是民族文化的冰山一角.而少数民族文化更具有价值的就是它千百年所沉淀下来的精神文化气质,这是使它能够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根本.

虽然大众传播媒介对少数民族文化的保护、传播和发展功不可没,人们在生活中更多的也是在大众传播媒介中去接触和了解少数民族风情,但是它对少数民族文化影响也是不可小觑的.

一、少数民族文化表现形式和文化接受主体的媒介生存

少数民族文化表现形式的媒介生存状态.“大众传媒削弱了文化的社会功能.传统文化包含的一个重要特征是,超越现实,给人提供一个理想性目标”①大众传播媒介为了市场化的运作和商业行为的需要,甚至为了吸引更多观众的眼球,而对少数民族文化重新进行了所谓的“包装”.这些所谓的民族风情表演,由于长期脱离了本民族文化土壤的滋养,表现出一种异态,造成了受众对少数民族文化片面的,或错误的理解和认识,造成了民族文化的“异化”现象.

以音乐为例,1986年贵州侗歌合唱团赴法国演出时引起轰动,音乐界惊叹这是中国音乐史上的重大发现,从此扭转了国际上关于中国没有复调音乐的说法.侗族大歌从此走上了各大媒体,为受众所熟识;并迅速出现了大大小小各种演出团体,侗族大歌走出了侗寨参加各种各样的媒体演出.这样的媒体演出的确大大提高了侗族人的生活水平,但是这也给侗族文化带来了极大的影响.“‘汉字有书传书本,侗家无字传歌声,祖辈传唱到父辈,父辈传唱到儿孙"这首侗家的歌谣很清楚地指明了侗族文化的精髓在侗歌.”②但是这种侗族大歌表演团体由于常年只顾参加媒体活动,从而脱离了侗族生产劳动的生态环境,使得侗族大歌乐曲传承的稳定性和完整性开始出现断裂,有些媒体为了保证所谓的“正宗”,甚至将歌词的编纂固定化,使其失去了原有的生动和创新性,这就使得侗族大歌由动态的充满时代生活氛围的丰富生动,变成了静态的失去活力的刻板表演,这种情况甚至危及到侗族文化的传承.无独有偶,这种现象还出现在流行于陕北高原的“信天游”、以及在西北五省广泛传唱的的“花儿”、还有在藏族安多地区传唱的“拉伊”、“勒雪”等等民族和民间音乐.

由于大众传播媒介的“信息环境的环境化”③的趋势,使得民歌的动态部分被固定化了,其最能体现民族精神气质和智慧的那一部分被大众传播媒介所扼杀,更有甚者为了所谓“播出需”满足一小部分人的口味,直接对民歌曲调进行非民族化的改编,或者将富有民族特点的歌词直接改编成了汉语,或者将民族舞蹈的服装改成坦胸露背的现代服装.大众传播媒介这种“媚俗”的现象不仅仅使民族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显得不伦不类,更是伤害了少数民族同胞的感情,甚至还影响到下一代少数民族主体的文化接受.

少数民族文化接受主体的媒介生存.改革开放后,我国多民族聚居区以广播电视事业为代表的大众传播业迅速发展,但是由于大众传媒从业者从传播理念到价值标准、从传播内容到传播方式,在很大程度上并不是有意识地围绕着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予以考虑的,所传播的内容以及大部分广播新闻或电视节目,多是以社會主流文化汉民族生活环境为背景,展现的多是汉民族的文化环境、行为规范及价值标准.而在这种信息环境中成长的民族文化接受主体已然对本民族文化逐渐失去兴趣.

对于某些外来文化,文化接受主体的青少年会表现出一定的极度狂热状态,在这种“狂热”下烘烤的少数民族文化备受煎熬,大众传播媒介这种忽略民族意识的传播行为也使得民族文化接受主体的青年一代渐渐失去了对本民族文化的兴趣,转而在生活中学习媒介中所展现的各种时尚文化元素,所以出现了许多在民族院校中穿着怪异和打扮非主流的“哈韩”、“哈日”、“嘻哈”打扮的少数民族学生,除了在规定的学校和课堂外平时交流时就连少数民族语言也很少使用,更重要的他们的思想价值观念对本民族文化已然是不屑一顾,这直接威胁到了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二、少数民族文化媒介的媒介生存

近年来,随着"村村通"、“户户通”广播电视工程的全面实施和开展,大大改善了我国多民族地区的信息传播环境和条件.西藏、青海、新疆、内蒙古等地区在国家出台相关政策扶持和政府的大力投资下,其传播力度和强度不断加大,而且日趋完善.但是,由于受到国内外媒体激烈竞争的影响,民族地区大众传播在广告任务和经济利益的驱使下媒介的发展定位一直模糊不清,在一定程度上也降低了少数民族大众传播媒介的公信力.

旅游服务功能下的少数民族文化媒介.目前,少数民族大众传播媒介,在完成少数民族地区社会新闻和文化传播任务的同时,更主要是为少数民族地区旅游业宣传所服务.但是,现代大众媒介为了满足观众的猎奇 ,设置诱惑大众的、浅性消费的陷阱,而作为受众一旦掉入这种“消费陷阱”后,便会对整个的民族文化失去信心和兴趣,因为少数民族媒介所传播的信息并不是很容易在现代条件下少数民族生活地区所遇得到,去过旅游地区的受众会有一种强烈的遗憾和上当感.少数民族文化在这种模式下变成了大众文化中的消费筹码,这种“奇观性的消费”日后将会逐渐成为民族旅游业的短板,也会降低受众对少数民族大众传播媒介的可信度.

媒介生存现状决定了少数民族文化的呈现方式,所以这也对我们少数民族媒体从业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必须认清现实,正视现实,才能更好地为少数民族文化在媒介中保持传统优势不变色,更好地为农牧民群众服务打下坚实的基础.

注释:

①李良荣《新闻学概论》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第二版,第156页 .

②《侗族大歌》http://www.chiyou.name/page/whyz/dzdg.html

③郭庆光《传播学教程》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126页 .

参考文献:

[1]邴正.马克思主义文化哲学[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7年5月第1版.

[2]王军 董艳.民族文化传承和教育[M].北京: 民族大学出版社,2007年10月第1版.

[3]杨南鸥 郝朴宁 郝乐 李丽芳.民族文化传播理论描述[M].云南:云南大学出版社,2007年7月第1版.

总结:该文是关于少数民族论文范文,为你的论文写作提供相关论文资料参考。

参考文献:

1、 民族地区红色文化保护现状存在问题探析 摘 要 红色文化是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红色文化的保护在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和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楚雄州物质性与精神性红色文化资源丰富,但在调。

2、 博物馆文化产业现状 摘 要:随着我国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不断增强。博物馆作为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文化服务的场所,开始被人们广泛接受。本文首先分析了我。

3、 青海省文化产业现状综述 摘 要:本文以知网中学术期刊发表及收录的全部与青海省文化产业相关研究成果为素材,总结对于青海省文化产业研究的研究者、选题、研究内容等体现出的特点。

4、 论农村群众文化建设现状 摘 要:大力加强农村群众文化建设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发展农村群众文化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但目前农村群众文化建设基础设施。

5、 大连市文化产业现状与问题 随着现代社会的不断发展,尤其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大连市作为辽宁省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的势头不可忽视,尤其是大连文化产业的发展势头比较。

6、 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现状和 【摘要】我国是拥有56个民族的大家庭,新中国建立以来,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一直受到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但其发展状况举步维艰。本文分析了少数民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