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范文网-权威专业免费论文范文资源下载门户!
当前位置:毕业论文格式范文>论文范文>范文阅读
快捷分类: 海外杂志 海外英语杂志 海外文摘杂志 海外英语期刊 海外英语杂志订阅 海外税外文参考文献 海外杂志订阅 海外英语杂志社 高校海外论文 中国企业海外并购开题报告

关于海外论文范文 论海外70后华人作家文学想象相关论文写作参考文献

分类:论文范文 原创主题:海外论文 更新时间:2024-04-15

论海外70后华人作家文学想象是大学硕士与本科海外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优秀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下载,关于免费教你怎么写海外与国外的区别方面论文范文。

摘 要:海外“70后”作家是华文文学领域应该被正视和重视的新力量,他们偏爱从传统文化和艺术中汲取文学突破的创作灵感.海外“70”后以不同于其他代际华人作家的“行走”姿态游历中西,向传统和民间寻根.无论在乡村还是都市,平民成为他们 深切关怀的对象,作品中流转着自由的观念和节制的感伤.和大陆“70后”作家一样,他们对存在的描摹大于对意义的锤炼,同样缺乏驾驭宏大叙事的文学力道.

关键词:海外作家;“70后”;文学创作

中图分类号:I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677(2016)2-0045-05

出生于20世纪30~70年代的几代海外华人作家对中国文化的态度显现出这样一种变化轨迹:文化失根(“边缘人”处境)——文化寻根(乡愁和海归)——文化断根(全盘西化)——文化寻根(传统文化传承).

在港台、欧美这两大重要的华人文学板块,“70后”作家已然成为重要“新生”力量,并形成有新意的个体风格和文化表达.香港的葛亮,凭借《朱雀》、《七声》、《谜鸦》、《浣熊》等小说,受到海内外学界的关注和认可,他对历史“南京往事”和现时“香港表达”,显示新一代作家的文化理解及文化选择.廖伟棠的《波西米亚香港》融合着文学、音乐和诗歌,呈现香港的“文艺”另一面.学者吴明益,是当今台湾最重要的“自然书写”作家之一,反思人和自然的关系,《复眼人》、《迷蝶志》不仅开辟创作新视域,而且丰富了文学的表现层次.台湾文坛还有像陈雪这样“实验意识”很强的“70后”,《桥上的孩子》讲述一个小女孩在生命旅途的坎坷、困顿、迷失.廖信忠,则因《我们台湾这些年》成为知名畅销书作家.现居美国的张惠雯,通过《水晶孩童》、《垂老别》、《醉意》、《岁暮》这批扎实的短篇,收获了多个文学奖项,她坚持用古典化的文艺理念书写民生,捕捉和记录普通人的情感情绪.同样在美国的艾米,以《山楂树之恋》从网络走向大众,并因影视追捧倍受瞩目.《千年敬祈》、《金童玉女》等小说的创作者李翊云,是活跃并收获在英语世界的华裔“70后”.法国作家山飒,更重要的身份是画家,但鲜明的中华文化和厚实的中国艺术,是她的法文小说《柳的四生》、《围棋少女》被西方受众喜爱的关键因素.

虽然任何小说创作都无法穷尽真实生活的复杂、残酷和荒诞,但是作家的任务是有意识地甄别写作题材、有意识地主动反思自我.不同于“50后”的苦难和“60后”的质疑,海外“70后”作品是节制的,叙写属于平民的传统家庭式的朴素和简单.他们习惯从日常叙事中,通过呈现模糊而暧昧的人际关系,逐步描画中国形象.在艺术追求上,作家思索两种文学审美:回归传统和追随先锋.而目前创作较为纯熟的“70后”作家,特别重视从“民族”和“传统”中寻求突破,守护中国文化和艺术.

同为“70后”的大陆作家徐则臣提出要从中国古典文学传统中汲取营养,再做一次寻根之旅.在“50后”海外作家作品里的中国始终背负着历史(时代性和社会性),他们建构的文学共同体有一致性,在对母国的文化认知和意义判断方面延续着固定的文学思维,即某种程度上西方中心主义和中国中心主义间的冲击和回应.海外“70后”作家在21世纪进行中国形象再造,目的就是主导再次的文化寻根和文明传承.

来自不同地域的“70后”海外华人作家,并非执着于将怀乡恋土的“乡愁”倾注于笔端,无论是西方故事还是中国故事,都能在典雅语言中注入中国古典诗词的感时伤怀.从这个意义上说,海外“70后”更偏爱传统审美,不同于“50后”、“60后”华人作家,倒是和“30后”(於梨华、白先勇、丛甦等)作家达成了某种文学共识.

一、视点

留学生文学创造的“边缘人”困境,其根本难题是“隔膜”.留学生处于两种文化夹缝中,不能完全融入异域文化,又不再被母国文化全然认可.20世纪80年代的“新移民文学”曾延续同样的困惑,但进入21世纪,特别是近年来,新移民文学已经明确了新移民的选择:融入西方或者回归母国.“边缘人”母题制造的精神牢笼在收缩、弱化.“70后”海外华人作家,既怀揣着书写中国的创作自觉,同时又有准确的创作定位:作品是写给中国读者看的.“70后”和“80后”海外华人作家的文学实绩,将华文文学更进一步推进中国当代文学的发展进程.

作家的创作题材来自自己熟悉的生活或者自己想象的生活.例如同为1978年出生的葛亮和张惠雯,我认为,他们更加擅长写自己经历过的生活,即熟悉的生活.和“50后”海外华人作家相比,“70后”笔下的大陆故事主要取材20世纪80年代至今,归属于作家青少年时代及以后的大陆生活,而这个时间段恰巧是“50后”作家刚离开母国的域外奋斗期,可以说也成为了后者创作题材的盲点,因为他们对此阶段的大陆生活缺乏亲身经历,笔下的文学故事往往是借助想象或短暂的回国见闻.因此,“50后”和“70后”的“中国故事”,不经意间连缀起大陆20世纪50~90年代,构建出相对完整的文学图像.而随着新移民作家的频繁海归,21世纪反而再次成为不同代际海外华人作家的共同视点.

和大陆“70后”作家类似的创作思路,海外“70后”也喜爱观察身边的小人物,以点带面地呈现出20世纪80~90年代的日常生活变迁图景.他们文学作品中的人物,是携带着年代基因的、性格生动的.但和大陆“70后”作家不同的是,海外“70后”作品更富温情,人性冷漠、黑暗,现实严酷、浮躁,这些在大陆“70后”小说中持续发酵的痛苦和释放,在海外“70后”笔下最终导向温暖和美好.韩少功评价葛亮小说,“感觉就是这样一种东西,小说就是这样一种东西.它们总是多义的、开放的、超越的,引而不发的.它们恰恰是以拒绝价值独断的方式来传达自己强烈的价值主张,是以犹疑的方式表现自己的坚定——因此永不可被概念和逻辑所替代,由于人类其他精神成果互为呼应.”①“70后”作家在对小人物的记忆打捞中很少表达主张、态度抑或否定.刘俊教授在评论白先勇小说时提出一个关键词:“悲悯情怀”,可以说,海外“70后”作家不经意间继承了这份悲悯,而他们在自我构筑的古典化的文学世界里又种植下感伤、忧郁、纯净、淡泊.和留学生文学和早期新移民文学相比,他们还缺乏打破和重建的勇气,于是在作品中,他们只思考,不解答.因此,小说里的人物,虽在某一个时间段和作者有很密切的关系,但总体就是过客,很少对创作者的人生和思想产生饶有意味的影响.他们就在作家记忆里潜伏,等待被某一次的创作来唤醒.可一旦他们出现,却能牵动读者对社会弱势群体的集体悲悯.

总结:这篇海外论文范文为免费优秀学术论文范文,可用于相关写作参考。

参考文献:

1、 墨尔本华人作家节五日记(上) 2013年8月29日今天一大早我就起来了,吃了老妈做的两个荷包蛋,然后背着背包去坐六号线地铁。早班的地铁里人很多,没有挤进去第一班,赶上下一班。

2、 发达传媒时代文学想象三人 主持人李壮语:本期的话题是“发达传媒时代的文学想象”。老实说,这不是什么新鲜的命题,例如本雅明在近百年前就讨论过印刷传媒的兴起与“讲故事的艺术。

3、 新世纪美国海外华裔文学 主持人王 凯(青年学者、中央民族大学外 国语学院讲师)观察者:郭英剑(中国人民大学“杰出学者”特聘教授、外国语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Ki。

4、 在法其海外领土上华人族群角色问题 摘 要:“华人”指的是已经移民并取得了当地国家的国籍的“中国人”,他们是全球化的产物。由于历史背景的原因,使得他们离开故土踏上另一块陌生的土地并。

5、 网络文学作家版权生态探究 [摘 要] 中国网络文学产业总体产值的逐步攀升以及由此引发的IP版权开发产业链的逐步加强,并没有带来网络文学创意资源版权运营的规范化。网络版权保。

6、 一带一路视野下汕头打造海外华侨华人文化交流平台 摘 要:当前,在实施“一带一路”战略的大背景下,全国唯一一个以“华侨”命名的国家级试验区落户汕头。作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门户”, 汕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