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范文网-权威专业免费论文范文资源下载门户!
当前位置:毕业论文格式范文>论文范文>范文阅读
快捷分类: 曹丕典论论文翻译 曹操参考文献 关于魏延的毕业论文模板 曹艺琳论文 写曹植的论文 曹操和建安文学的影响论文提纲 和第四版曹龙骐金融学相关论文范文

关于曹魏论文范文 试析曹魏时期豪族势力成长的历史背景相关论文写作参考文献

分类:论文范文 原创主题:曹魏论文 更新时间:2024-01-26

试析曹魏时期豪族势力成长的历史背景是适合曹魏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相关本科毕业论文,相关曹魏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下载。

摘 要:曹魏时期频繁的灾荒和瘟疫造成了北方地区人口的锐减和物质财富的重大损失,使这一时期豪族地主与自耕农之间的关系发生了深刻的变化,逐步形成了相互依存的关系.谷川道雄、川胜义雄等学者提出的“豪族共同体”理论在分析上述问题时体现出了巨大的学术价值,但这一理论也存在一定缺陷.其一,在分析“豪族”发展为“门阀贵族”的原因时,该理论忽视了专制皇权的重要作用;其二,在讨论专制皇权与“豪族”的关系时,该理论仅强调这一时期衰弱的皇权对地方“豪族”的拉拢、优宠,而忽视了二者利益的冲突,以及皇权对地方豪族地主的限制.

关键词:曹魏;自然灾害;豪族共同体;皇权

上世纪初,日本学者内藤湖南在《论支那》一文中首次提出了自己对中国历史分期的看法,并阐述了中国中古时期是贵族时代的观点.1922年他又在《概括的唐宋时代观》一文中将“六朝贵族论”进一步阐述为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中国古代历史可分为上古、中世和“东洋的近世”三个阶段;二是六朝至唐中叶属于“中世”阶段,以贵族政治为特征,地方上世代延续的名门望族逐渐成为贵族,贵族通过“婚”与“宦”的特权维系“高贵”的身份,独占政治权利;三是皇帝只是贵族阶级中的一个代表,无法掌握绝对权力.此后,“六朝贵族论”在以冈崎文夫、宫崎市定、宇宫都清吉为代表的京都学派第二代学者的努力下日臻完善,到20世纪60~80年代,以谷川道雄、川胜义雄为代表的京都学派第三代学者进一步提出了“豪族共同体”理论,实现了对以宫崎市定为代表的“正统”京都学派的超越.在这一理论框架下,魏晋时期的豪族和自耕农被认为是在既有阶级差异又相互依存的紧张关系中实现结合的,并发展成为所谓的“豪族共同体”.可见,这一理论的重要特色在于,强调豪族与自耕农相互依存的一面,而有别于仅将豪族视为“压迫者”的传统阶级史观.谷川道雄学说中的“豪族”萌芽于西汉末年,在东汉末年获得了较快发展,他们不仅兼并大量土地、控制依附农户,还通过血缘纽带部勒宗族、建立武装以自保,形成了一股连各路割据枭雄都要拉拢的强大势力.那么,这些“豪族”地主是否与其庇护下的自耕农乃至部曲、佃客形成了相互依存的“共同体”呢?对此,笔者拟从现有正史资料入手,探寻建安元年(196)以来曹魏势力控制的北方社会中“豪族”势力迅速成长的历史背景,并对“豪族共同体”理论在分析这一问题时的适用性提出自己的看法,谨供方家斧正.

1 曹魏时期北方豪族势力发展的历史背景

汉献帝建安元年(公元196年),刚刚经历了黄巾之乱的东汉王朝,正面临着一场波及关中、中原、淮河等广大地区的旱灾,在战乱和自然灾害的影响下,北方地区的社会经济和百姓正常的生产生活都遭到了毁灭性的破坏.此后,更加频繁的战争和自然灾害接踵而至.仅在汉献帝兴平元年(公元194年)至建安十九年(公元214年)间就发生水、早、蝗、风、震等灾害16次,据《太平御览》卷三十五引《英雄记》记载,这一时期“岁岁不登,人相食,有蝗旱之灾,民人始知采移,以枣堪为粮.”然而,正史《纪》《传》中对灾害的记载却呈现出严重的缺失.对此,我们不能一味地迷信正史对灾害的直接记载,并将之视为当时的实际情况.究其原因,一方面,在战争不断、干戈扰攘不休的严峻形势下,各割据政权的统治者都忙于争城夺地,巩固、扩充势力范围,对于灾害的发生与灾情记录根本无暇顾及.另一方面,在当时的政治文化传统中,“灾异”实际上代表着上天对人事的预兆和警告,故人们往往会借助天文星占、阴阳五行等数术知识对灾害进行解说.这种对“灾异”的解说在两汉时期逐渐演变成一种政治活动,史籍中也开始出现专门的记载.因此,我们从魏晋南北朝时期诸史籍的《天文志》《五行志》中,便可找出在这一时期被漏载的诸多灾害.以旱灾为例,在《晋书·五行志中》就记载了魏明帝太和二年(228年)、太和五年(231年),齐王芳正始二年(241年),高贵乡公甘露三年(258年)等多次旱灾,而这些发生在北方地区的灾害在《三国志·魏书》中均无记载.此外,有关暴雨、洪澇、地震等灾害的记录,在《晋书》《宋书》的《五行志》中也比比皆是,此不赘述.

频繁发生的自然灾害往往又与瘟疫疾病相伴而来,这在汉末魏初时期体现做到十分明显.因为在水、旱、虫、震等自然灾害的破坏下,往往会发生大规模的饥荒,使人们不得不以“以桑堪、蝗虫为干饭”或者是在“饥饿冻馁”的侵逼之下,出现“吏士大小自相啖食”的惨剧,并由此而造成“白骨委积,臭秽满路”的易于疾疫传播的恶劣生存环境.如建安二十二年(公元217年),发生于中原地区的瘟疫就最为典型.对此,魏文帝曹丕就曾在给吴质的书信中说:“昔年疾疫,亲故多离其灾,徐、陈、应、刘,一时俱逝.”可见,“建安七子”中陈琳、王集、徐干、应场、刘祯五人皆死于这场大疫,而这五人均是当时的上层社会成员,能够做到到较好的医疗救治,却仍不免死于疾疫,足见这场瘟疫对当时北方社会的破坏力之大.总之,从汉灵帝中平元年(公元184年)黄巾之乱起,直到西晋初年全国统一的约80余年间,在兵火战乱与灾荒饥馁的侵迫之下,我国北方地区成了烟火断绝、极目荒凉的无人之境.故史载:“今大魏奄有十州之地,而承丧乱之弊,计其户口不如往昔一州之民”这正是当时在战乱和灾害破坏下,我国北方社会的真是写照.

上述的灾荒和瘟疫对中国北方社会造成了严重的破坏,其中最直接影响便是人口的大量死亡.建安元年(公元196年)以来发生的诸多灾害,往往直接造成相当数量的人口死亡.此外,频发的灾荒和瘟疫也对物质财富造成了巨大损失.这不但极大地影响了人们的生活和社会经济的正常运转,也严重削弱了社会抗灾救灾的物质能力,使灾后的重建更显做到困难重重.而随着人口的锐减和物质财富的重大损失,“豪族”与自耕农、部曲、佃客的关系发生明显的变化.他们逐渐形成了一种双向互动模式,即“豪族”为了自保而极力团结自耕农、部曲和佃客屯坞自守,而后者也要依靠“豪族”出面组织武装,反抗其他武装集团的侵袭.此时,自耕农、部曲、佃客与“豪族”的结合不再仅是经济上的利害关系,更加上了政治上的利害关系.因此,建安以来的战乱和灾荒不但没有摧垮僮仆成军的“豪族”势力,反而加强了“豪族”与依附人口间的隶属关系,促进了“豪族”地主经济实力的增长.

总结:本文是一篇关于曹魏论文范文,可作为相关选题参考,和写作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1、 论曹魏经学 摘 要:曹魏是汉末经学衰落后崛起的新变期,不仅产生了《中经》大型经学类书,而且可考的经学著作128种。在学术渊源上,或源于汉末官学,或源于汉末私。

2、 曹魏时期财税变革对我国财税体制改革的借鉴意义 现阶段的我国正处于经济社会的转型时期,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实践的稳步进行,由于社会主义经济运行中伴随着不同程度的市场失灵,对于“市场自由”和“政。

3、 陕北时期张闻天的重要历史贡献 【摘 要】张闻天是中国共产党相当重要历史时期的一位重要领导人,在陕北时期主持和参与中央工作,为中国共产党制定和确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策略路线,处置。

4、 曹魏初年士风 摘 要:曹魏黄初太和年间的士人,上承建安士人经世致用之抱负,下启正始文人玄远悟道之风,呈现出过渡的特点,在与皇权的磨合中又兴起了祥瑞颂德之风和规。

5、 曹魏崇文观 崇文观是三国时期兼唯一具备馆阁形态的文馆,存在于曹魏前期。因为着重培养年轻学子,造就文学人才,而在魏晋文馆史、文学史上具有重要意義。但无论从文学。

6、 司马懿装病窃得曹魏政权 与保命的“装傻”相比,“装病”就是另一种境界了。公元239年,魏明帝曹睿咽下了最后一口气,整个皇宫处在一片哀声中,而魏国朝廷的两派之争也拉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