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范文网-权威专业免费论文范文资源下载门户!
当前位置:毕业论文格式范文>开题报告>范文阅读
快捷分类: 光纤耦合器英文参考文献 耦合硕士论文 交叉耦合滤波器参考文献

关于耦合论文范文 苏南示范区城镇化和生态环境耦合关系相关论文写作参考文献

分类:开题报告 原创主题:耦合论文 更新时间:2024-02-14

苏南示范区城镇化和生态环境耦合关系是适合耦合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相关本科毕业论文,相关耦合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下载。

摘 要:本文基于灰色关联模型,分析了苏南示范区城镇化与生态环境系统间的耦合作用关系.主要结论为:①人口城镇化是胁迫苏南五市生态环境的共同因素,空间城镇化是胁迫南京、无锡、镇江三市生态环境的另一主要因素;生态环境水平要素是制约除苏州外的苏南四市城镇化发展的最主要因素.②地区耦合分异表明,五市两系统的耦合度相差并不大,均在0.7—0.85之间变动,处于较强的耦合水平.无锡市两系统间耦合度最高,达到了0.87的极强水平.③苏南城镇化与生态环境耦合度的时序发展表现为先下降后稳定再波动的态势.

关键词:苏南示范区;城镇化;生态环境;灰关联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4428(2018)06-0051-03

一、 引言

城镇化是当今世界上最重要的社会、经济现象之一.同时,新时代对现代化的发展又提出了新要求.《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指出:延续过去传统粗放的城镇化模式,会带来产业升级缓慢、资源环境恶化、社会矛盾增多等诸多风险,可能落入“中等收入陷阱”.因此,寻找城镇化建设与生态环境之间的作用规律,促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在新时代具有重大意义.

国内在城镇化与生态环境两系统间的交互作用关系方面的研究已有不少先例.黄金川、方创琳(2003)给出城市化与生态环境交互耦合的数理函数和几何曲线,揭示出区域生态环境随城市化的发展存在指数先衰退、后改善的耦合规律;刘耀彬等(2005)通过构建区域城市化与生态环境系统的关联度和耦合度模型,从时空角度分析了中国区域耦合度的空间分布及演变规律;李静等(2008)运用主成分分析和模糊数学法对大连市1996—2005年城市化与城市生态环境发展协调度进行了定量化分析;侯培等(2015)采用协调发展模型分析重庆市城镇化与生态环境互动关系的协调度;冯霞、刘新平(2016)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对各城市城镇化与生态环境系统的耦合演变,提出了江苏省城镇化与生态环境系统耦合协同发展的主要路径;孙黄平(2016),刘传哲(2017)综合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空间自相关等方法对城镇化与生态环境两系统协调发展的特征进行了分析.近几年,对特定区域、城市圈的城镇化与生态环境两系统的耦合协调关系的研究也逐渐增多.崔木花(2015)以中原城市群9市为例,基于耦合协调度模型,研究了中原城市群内部9市的城镇化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关系;郭庆宾等(2016)以武汉城市圈为研究对象,对“两型社会”战略提出后武汉城市圈城镇化生态环境响应的时空演变进行了分析;宋建波等(2015)根据协调发展度模型对长江三角洲城市群16个城市的城市化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程度进行了分析评价.

苏南是近代中国民族工业发祥地,也是我国经济社会最发达、现代化程度最高的地区之一,肩负着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重任,在全国现代化建设中具有重要地位.同时作为中国第一个以现代化建设为主题的区域,对全国现代化建设起示范引领作用.而以往对于城镇化与生态环境两系统间的交互作用关系的研究却几乎未曾涉及苏南示范区.因此本文在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以苏南示范区的五个城市为研究对象,采用灰色耦合关联分析法来探究两系统间耦合作用的规律,以期据此为其现代化建设及可持续发展提供一定的决策参考.

二、 指标体系及模型的构建

(一)指标体系的构建

文章在刘耀彬、宋建波等的研究基础上,主要从人口、经济、空间及社会四个方面对苏南五市的城镇化水平进行分析;从生态环境水平、生态环境压力及生态环境保护三方面对生态环境状况进行分析.在实际操作时,针对苏南五市发展实际,结合《江苏省新型城镇化与城乡发展一体化规划(2014—2020年)》對指标进行细化,最后考虑到指标的代表性及可得性对指标做了进一步的调整(见表1).

计算结果(见表3)显示,人口是苏南五市在城镇化发展过程中胁迫生态环境的共同因素;城镇化发展过程中的空间问题是胁迫南京、无锡、镇江三市的另一主要因素;对于常州而言胁迫生态环境的城镇化要素还有社会城镇化;而城镇化发展过程中的经济要素对于苏州的生态环境有较强的胁迫作用.

生态环境对城镇化发展的约束作用主要表现在生态环境水平这一要素,它是制约苏南五市除了苏州外的四个城市的主要因素.此外,生态环境响应,即生态环境治理情况是制约苏州和无锡的城镇化发展的另一主要生态环境要素;生态环境压力也是制约镇江市城镇化发展的主要生态环境要素之一.

(二)城镇化与生态环境耦合度的区域分异规律分析

从图1可以看出,2006—2015年五市的耦合度水平皆大于0.7,属于较强度耦合,其中无锡市两系统的耦合度达到了0.87的极强水平.从耦合度的区域分异来看,苏南五市间耦合值均在0.7—0.85之间变动,极差不超过0.2.

苏南五市作为我国现代化建设示范区,城镇化建设水平居于全国前列.而伴随着现代化建设的快速推进,城镇化生态环境两系统间存在着较为明显的胁迫与约束关系,因此表现出五市的耦合值均处于较高水平.而无锡的耦合值甚至高于省会城市南京,这看似不够合理,实则是因为虽然南京的城镇化水平较无锡占优,但是由于现代化水平更高,城市的基础设施更为完善,科学技术水平也更为先进,人们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也更高,因此两系统的关系也更为协调.苏州同南京的情况较为相似.苏州毗邻上海,位于长三角的中心位置,区位优势得天独厚.依托上海并结合本地优势,苏州成为上海经济辐射圈的最先受惠者,同时苏州在生态环境保护方面的投入也更多,使得总体上城镇化与生态环境两系统的耦合度较小,表现出较为协调的关系.

无锡市的高耦合值不仅在于快速城镇化过程中对资源的开发强度日渐加大,还与无锡在环境保护方面的措施不到位有关.截至2015年,无锡市原煤的消耗量占总能源消耗量的62%,但煤炭的能源利用效率相对较低且对环境产生的压力较大.此外,无锡南滨太湖,太湖水治理难问题也是两系统耦合度居高不下的原因之一.

总结:这篇耦合论文范文为免费优秀学术论文范文,可用于相关写作参考。

参考文献:

1、 林业生态修复和环境保护关系 摘要:森林构成了地球完整的陆地生态系统,它对于地球环境的保护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也为人类的生存提供了合理舒适的生态环境,让人类文明得以不断进步与。

2、 博斯腾湖地区生态环境和当地屯垦活动的关系 摘要:博斯腾湖位于西北内陆,曾是我国最大的内陆淡水胡,先秦时期博斯腾湖地区气候湿润,河网交错。两汉时期,水量丰富,中央开始在此屯垦,人为的开始改。

3、 林业资源管理和生态环境科学关系 摘 要:森林资源是地球上的重要资源,为现代社会经济的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不仅为工业生产供应原材料,而且对改善生态环境具有重要作用,如调节气候、保。

4、 福建省产业结构效益和生态环境质量耦合关系 摘 要:根据联合国经济合作开发署建立的压力-状态-响应模式(P-S-R Model),结合福建省生态环境发展状况,构建了福建省产业结构与生态环。

5、 城镇化进程中生态环境问题 【摘要】当前我国城镇化已进入快速发展阶段,与之相伴随的是严峻的环境问题,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都强调了要以生态文明为原则,把新型城镇化与生态。

6、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保护生态环境和生产力关系 摘 要: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共同发展越来越成为当今世界面临的共同课题和挑战,而生态环境包含于自然力之中,本文从自然力角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