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范文网-权威专业免费论文范文资源下载门户!
当前位置:毕业论文格式范文>毕业论文>范文阅读
快捷分类:

关于四化论文范文 中国区域四化协调收敛性相关论文写作参考文献

分类:毕业论文 原创主题:四化论文 更新时间:2023-12-31

中国区域四化协调收敛性是大学硕士与本科四化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优秀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下载,关于免费教你怎么写去四化是什么方面论文范文。

摘 要 针对中国区域“四化”协调发展水平的收敛性,采用σ收敛、β收敛和俱乐部收敛检验方法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全国和东、中、西部地区的变异系数都呈逐年下降的趋势,σ收敛存在,地区间协调发展水平的差异逐年缩小.全国范围内,绝对和条件β收敛均显著存在,落后地区的发展速度超过了先进地区,前者有追赶上后者的趋势.东、中、西三大地带内部β收敛显著存在,俱乐部收敛现象明显.东部收敛速度最快,中部其次,西部最慢.

关键词 “四化”协调发展;σ收敛;β收敛;俱乐部收敛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3-0461(2016)02-0040-05

一、引 言

近年来,我国经济飞速发展,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快速推进,但“四化”发展面临着如何协调一致的问题.党中央审时度势,在十八大提出“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学术界就此展开了热烈讨论和深入研究,从“四化”协调发展水平测度[1-4]、“四化”互动关系[5-6]和发展路径[7-9]等角度展开讨论和分析.基于这些分析,我们发现不同区域间“四化”协调发展水平存在着比较大的差异,而这种差异未来能否达到收敛一致的状态必将关系到我国整体能否最终实现协调发展,理应引起政府和学术界的关注.但目前尚未见有人对此问题展开研究,缺乏相应的实证分析.本文将根据Barro等人[10-13]的收敛理论,采用σ收敛、β收敛和俱乐部收敛3种检验方法对我国地区“四化”协调发展水平的收敛性进行检验,并得出相应结论.

二、研究方法

(一)σ收敛

σ收敛是关于横截面上的离差,若其随时间增长而减小,则存在σ收敛,说明区域间“四化”协调发展差异呈缩小的趋势.若其随时间增长而变大或不变,则不存在σ收敛,说明区域间“四化”协调发展差异并没有缩小的趋势[10,14].σ收敛常用的测度方法包括标准差和变异系数.从可比性的角度出发,本文选择变异系数进行检验,公式如(1)和(2)所示.

若CV随时间t有减小的趋势,则存在σ收敛;若CV随时间t扩大或不变,则不存在σ收敛.

(二)β收敛

根据Barro等[10-13]对β收敛的定义可知,在一个国家“四化”协调发展过程中,若低水平地区的增长速度领先于高水平地区,以致一段时间后,前者能够追赶上后者,我们就说存在β收敛.检验模型如下.

其中,Yi0和Yit分别表示第i地区在初始年和第t年的“四化”协调发展度,则lnYit-lnYi0表示第i地区在t年内的平均增长率.α是常数项,β是收敛系数,ε是随机扰动项.当β<0且显著时,则存在β收敛,β值越大,收敛速度越快.当β>0时,则不存在β收敛.

根据收敛系数β,可以计算出相应的收敛速度θ[15],如式(4)所示.

θ等于-ln(1+tβ)/t(4)

式(3)表示的是绝对β收敛,其回归结果仅仅取决于初始协调发展水平,而不受其他控制变量的影响.但事实上,每个地区可能在地理位置、经济发展水平、科技创新能力和能耗水平等方面都不相同,发展具有不同的稳态.条件β收敛就是在考虑初始发展水平的同时,也考虑其他控制变量的影响,检验各地区能否收敛到自身的稳态[16-17],模型如式(5)所示.

(三)俱乐部收敛

俱乐部收敛是指在发展的初始条件都相似的地区间发生的收敛现象,主要考察在同一俱乐部内是否存在收敛[11,18-20].本文中,俱乐部收敛的检验以Sala-i-Martin的模型为基础[16],采用β收敛检验方法,如式(6)所示.

其中,γit为t年间地区i的“四化”协调水平的平均增长率.若β<0且显著,就称存在俱乐部收敛;若β>0,则不存在俱乐部收敛.

三、实证分析

(一)“四化”协调发展水平的测度

遵循全面性、客观性、科学性、系统性的原则,参考相关文献[1-4],选择相应指标,构建出一套4大类16项指标的“四化”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如表1 所示.所需数据来源于2004~2013年《中国统计年鉴》、中国统计数据应用支持系统(数据来源于国家统计局)和各省、市、自治区统计年鉴.

“四化”协调发展水平的测度本文借鉴物理学中的容量耦合系数模型,对廖重斌[21]提出的公式进行扩展,得到式(7)至式(9).

其中,C为“四化”耦合度,反映了“四化”发展的同步状况.k为调节系数,k≥4,本文取k等于4.T为“四化”综合发展度,反映了“四化”发展的总体状况.α、β、γ、δ分别为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权重,满足α+β+γ+δ等于1.本文认为四者同等重要,故取α等于β等于γ等于δ等于1/4.D为“四化”协调发展度,其为C和T的综合测度,取值空间为[0,1].

(二)σ收敛

根据式(1)和(2),得到2003~2012年全国的和东、中、西部地区的“四化”协调发展度变异系数CV,如表2和图1所示.

由表2和图1 可知,在全国范围内,从2003年至2012年,“四化”协调发展的变异系数呈逐年下降趋势,从2003年的0.8411减少到2012年的0.2049,减少了75.64%,表现出明显的σ收敛.说明在全国范围内,地区间“四化”协调水平的差异呈现出逐年缩小的趋势.

在三大地带内部,变异系数也呈逐年减少的趋势,从2003年的0.5162、0.3946和0.5045减少到2012年的0.0994、0.0864和0.1514,降幅达到80.74%、78.10%和69.99%,均表现出明显的σ收敛.其中,东部的降幅最大,收敛速度最快,其次是中部,最慢是西部.前两者的收敛速度都高于全国水平,而西部则低于全国水平.同时,三大地带的变异系数在每一年份都低于全国值,其省际差异小于全国省际间的差异,表现出存在俱乐部收敛的可能.三大地带之间,西部的变异系数一直是最高的,且在2006年后,拉开了东、中部一定的距离,反映出西部省际间差异应是三大地带中最大的.东、中部的变异系数逐渐接近,在2007年后交替领先,反映出两地带内部的差异程度相差不大.

总结:本文是一篇关于四化论文范文,可作为相关选题参考,和写作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1、 中国城市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的动态实证分析与收敛性 摘要:本文采用超越对数形式的SFA模型,对中国2005—2012年285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全要素生产率(TFP)增长率进行了测算及收敛性检验,并。

2、 中国地区经济全局和局部收敛性 [摘要]应用1990-2011年中国省级区域数据,通过空间回归模型分析地区经济的全局收敛性,并通过地理加权回归模型讨论局部收敛性。实证结果发现,。

3、 我国农村信息消费水平空间相关性区域收敛性分析 内容摘要:本文运用空间数据分析法分析了2002-2013年我国各地区农村居民信息消费水平。研究表明,农村居民信息消费水平具有很强的空间集聚现象,。

4、 中国区域经济协调政策管窥 【摘要】随着改革开放的实行,我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是人口众多、国土辽阔、资源分布不均等因素,导致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差距过大问题一直非常严。

5、 地区金融规模和效率收敛性分析 摘要:规模、效率的提高是金融发展的两个重要维度,国内研究集中在检验地区金融的相对规模是否存在绝对收敛和俱乐部收敛。本文采用多种方法检验了我国省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