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范文网-权威专业免费论文范文资源下载门户!
当前位置:毕业论文格式范文>毕业论文>范文阅读
快捷分类:

关于挤兑论文范文 基于银行系统性风险事件认知和挤兑行为调查相关论文写作参考文献

分类:毕业论文 原创主题:挤兑论文 更新时间:2024-02-15

基于银行系统性风险事件认知和挤兑行为调查是大学硕士与本科挤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优秀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下载,关于免费教你怎么写p2p挤兑方面论文范文。

摘 要:根据Slovic等人提出的心理测量范式,本文结合对江苏省各大银行的405名个体投资者进行了银行系统性风险事件认知问卷调查,结果发现:银行系统性风险事件认知包括风险作用和风险控制两个维度;个体投资者对银行系统性风险事件存在认知差异,具体表现在年龄、收入水平、职业、文化程度、地区、风险偏好等;个体投资者对银行系统性风险事件的认知及他们的自身特征会显著影响其挤兑行为,个体投资者在风险作用和风险控制上的认知水平越低,越是女性投资者,越是非银行系统性风险事件发生地的个体投资者,越倾向于在事件发生时将钱取出,参与挤兑.

关键词:行为金融学;银行系统性风险事件;风险认知;心理测量范式;江苏射阳挤兑事件

中图分类号:F8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31(2015)11-0058-07 DOI:10.3969/j.issn.1003-9031.2015.11.13

一、引言

我国银行在客观上也存在一定的系统性风险,即银行系统中单个银行遭遇危机倒闭后,其风险和损失通过银行之间的关联传染到了其他银行,导致大规模银行接连倒闭的现象,即微观层面的银行危机通过风险传染到宏观层面的银行系统性崩溃的涌现过程[1].以往对银行系统性风险的测量与研究更多集中于采取客观的经济指标,随着行为金融学的发展,更多学者开始关注人们在投资决策过程中认知、态度、感情等心理特征及由此引发的市场非有效性.2014年3月24—26日,由于一则“倒闭”谣言被广泛传播,江苏射阳农村商业银行遭遇大批储户挤兑现金,迫使当地政府采取措施平复恐慌.本文以该银行系统性风险事件为契机,通过研究个体投资者对它的认知,以及个体投资者的自身特征、风险认知等对其挤兑行为的影响,从这种主观的风险认知上去探究银行系统性风险,为相关部门提供决策参考,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二、文献回顾

影响投资者行为的因素可从内因与外因两个角度进行分析,从内因来说,投资者在行为决策时受到人格、情绪、知识体系、经验等源于内在个体差异的干扰;从外因来说,主要涉及外部的刺激,如信息、法律政策等因素.早期对投资者心理行为的理论研究可以追溯到Keynes(1936)的“空中楼阁”理论,他强调心理预期在个体投资者决策中的重要性,认为投资者是非理性的,决定投资者行为的主要是心理因素[2].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有关证券市场个体投资者的金融行为特征,特别是风险认知研究受到了国外研究者的重视.风险认知属于心理学范畴,它是指个体对存在于外界各种客观风险的感受和认识,且强调个体由直观判断和主观感受获得的经验对个体认知的影响[3].Paul Slovic(1992)指出风险认知研究是测验人们对于某些事件、活动或新兴技术的潜在危险性进行评价与表征时所作出的判断[4].风险认知的研究有助于风险分析、风险评估、风险管理等工作,并制约着有关政策的制定,它可以提供一个认识和理解公众对于各种风险事件的反应的基础,也可增进公众与技术专家、决策人员之间有关风险信息的沟通.Kahneman和Tversky(1979)提出了著名的预期理论,批判了期望效用理论无法解释人们在认知选择中出现的系统性偏差,并发现个体的认知策略,如易获得策略、代表性策略和锚定调整策略会极大影响人的认知结果.认知心理学者把影响投资者行为的心理学因素分成两类:一类被称作是经验推断驱动的偏差,一类是框架相依的偏差.Solvic(1992)等研究者发现,人们对各种风险事件的评判,可以从两大因素进行衡量,一是忧虑性风险,其高风险一端易被知觉为“难以控制的”,另一个因素是“未知风险”,其高风险一端易被知觉为“未知的,不熟悉的”.他们认为,人们的风险认知强度和性质与风险事件在因素空间的相对位置有关,其位置直接显示出人们对风险的知觉特征[5].而我国的个体投资者的金融行为及其心理机制的研究还处于初步探索阶段,学者徐联仓、谢晓非等(2002)利用心理测量范式,编制了风险认知问卷,对社会人员、管理人员和一般员工的风险认知进行了大量实证研究.他们对公众风险认知调查发现,有三个项目属于高风险群,即国内动乱、经济危机和人口过剩[6].这说明这三个因素是国人一致关注,并表现出高度忧虑的因素,充分反映了民众对国家局势稳定和经济发展的意愿,也一定程度上表明了民众对国家命运的关注,是一种民众心理状态的体现.时勘等(2005)对个体投资者股市风险的认知特征进行了研究,发现我国个体投资者存在着风险事件认知普遍偏低的情况,在追高风险和过度投机风险方面表现尤为突出,股龄较长、资金拥有量较大的个体投资者对追高和过度投机的风险认知更为偏低[7].而李同吉(2005)运用Slovic等人提出的心理测量范式,发现风险投资从业人员对风险投资各风险因素有不同的风险认知结构,影响其风险认知结构的个人背景因素主要有年龄和单位性质[8].毛华配(2013)则以温州籍华商样本为例,研究得出海外华商风险认知受个人因素和外部环境因素的双重影响,但个人因素的影响更大;专家和实际投资者在风险认知影响因素的认定上存在差异,专家倾向于理性因素;海外华商的风险认知得分明显高于本土商人等[9].马理等(2013)研究了认知差异对商业银行信贷配给的影响,发现信贷配给会随着局中人风险认知差异程度的扩大而恶化[10].李敏、董正英(2014)基于创业认知理论、行为经济学与规则聚焦理论,研究了风险认知因素对创业意愿的影响[11].除了风险认知因素外,个体投资者的行为还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郑安国(2000)认为投资者进行风险投资是受到其个人经验、知识以及获得到的信息、对风险的判断影响,认为投资者的风险偏好与其进行的投资有内在的逻辑关系[12].彭卫民(2005)通过分析效用曲线以及净现值、投资成本等,探讨了影响投资者风险投资行为的影响因素,发现投资者对于风险收益的追求程度直接受其风险偏好的影响[13].卞娜(2013)指出投资者对风险的态度或对风险的知觉、受教育程度等都会影响投资者的行为[14].高杨(2014)指出对投资者过度自信以及风险偏好做出分析,重点应该从投资者自身的年龄、性别以及个人投资经验和文化背景等多方面做出深入地分析[15].张成翠等(20

总结:本论文可用于挤兑论文范文参考下载,挤兑相关论文写作参考研究。

参考文献:

1、 我国银行系统性风险传染风险估测 [摘要]近年来的金融危机凸显了评估一个国家或地区系统性风险传染效应的紧迫性和重要性,是否存在系统性风险成为衡量金融安全的一个重要方面。本文利用矩。

2、 中国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现状分析和国际比较 摘 要:本文系统性的搜集整理了1990—2009年我国各类商业银行1046起操作风险案例,从损失事件类型、操作风险业务线条、发生时间、发生地区、。

3、 商业银行贷款风险管理 随着经济的发展,商业银行的业务不断增加,但同时许多问题也随之出现,严重制约了我国信贷业的发展。较好地解决商业银行中的信贷问题,不仅能够促进银行的。

4、 我国股市震荡和金融体系系统性风险 摘 要:2015年第二、三季度,我国股市继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又出现了一波股市震荡,其震动幅度之大、波及范围之广、波动频率之快,引发了对金融体。

5、 金融系统性风险隐患何在 尽管我国尚无严重损害金融体系功能的系统性风险事件,但对于可能造成系统性风险的隐患必须重视。全国金融工作会议于7月14、15日召开,会议强调金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