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范文网-权威专业免费论文范文资源下载门户!
当前位置:毕业论文格式范文>毕业论文>范文阅读
快捷分类: 了不起的盖茨比英语开题报告 了不起的盖茨比悲剧原因论文 了不起的盖茨比的英语论文 关于了不起的盖茨比的论文题目 了不起的盖茨比论文题目 了不起的盖茨比开题报告

关于盖茨比论文范文 二元对立视角下了不起盖茨比荒诞性相关论文写作参考文献

分类:毕业论文 原创主题:盖茨比论文 更新时间:2024-01-15

二元对立视角下了不起盖茨比荒诞性是关于对不知道怎么写盖茨比论文范文课题研究的大学硕士、相关本科毕业论文盖茨比是什么梗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文献综述及职称论文的作为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摘 要:弗朗西斯·司各特·菲兹杰拉德的《了不起的盖茨比》自1925年出版以来在评论界引起了很大的轰动,大多数学者注重其悲剧性、美国梦的幻灭以及象征主义的研究.本文将对作品中的多种二元对立进行分析,旨在发现其荒诞性的原因,从而为读者更好地理解该作品提供一个新的视角.

关键词:弗朗西斯·司各特·菲兹杰拉德 《了不起的盖茨比》 二元对立 荒诞性

引言

菲兹杰拉德是美国的桂冠诗人之一,被认为是“迷惘一代”的代表以及爵士乐时代的代言人.他是一个多产的作家,创作了5部长篇小说和178篇短篇小说,他巧妙地使用象征和隐喻等手法,在其大部分作品里描绘战后奢靡的美国社会生活和人们空虚的精神状态.1920年《人间天堂》的问世让他名噪一时,《了不起的盖茨比》则进一步奠定了他在美国文学中的地位.“就文学影响来说,20世纪没有一个小说家能和福克纳、海明威和菲兹杰拉德相媲美.”(Elliot, 1988: 873)国外学者露丝·普利戈紫(Ruth Prigozy, 1974)和斯科特·唐纳森(Scott Donaldson, 1980)研究了菲兹杰拉德的个人生活和自传,认为《了不起的盖茨比》是菲兹杰拉德“自我”形象的构建;罗伯特(Robert Wexelblatt, 1987)对比研究菲兹杰拉德和劳伦斯的创作观和伦理观.国内钟永芳(2012)从新的历史角度研究分析小说的历史环境、社会背景,认为《了不起的盖茨比》是菲兹杰拉德自身形象的映射;塔英华(2014)分析小说的象征手法来研究人物幻灭悲剧主题;黄媛(2014)从存在主义的角度解读盖茨比的悲剧,她认为盖茨比的悲剧跟他所生活的社会环境以及人类的困境息息相关.而从二元对立的角度研究该作品荒谬性的论著并不多见,本文将对作品中的多种二元对立进行分析,旨在发现其荒诞性的原因.

一、“二元对立”和“荒诞性”

二元对立应用于语言文学研究最早是在索绪尔的现代结构主义语言学里,指一对相反的概念或者术语,如“能指”和“所指”、“语言”和“言语”、“历时”和“共时”等.以罗马语言学家雅各布逊为代表的布拉格学派进一步推动了二元对立理论的发展,认为转喻和隐喻是一对二元对立概念(雅各布逊,1989:P46).《了不起的盖茨比》中作者多处采用现实和美国梦、西卵和东卵、新贵和旧富、爱情和金钱等二元对立概念巧妙地对比了现实和梦想、爱情和金钱、新贵和旧富的二元概念,向我们展示了战后美国的生活状况,展示出作品表层和深层的社会意义,揭示出社会的荒谬性.

二、社会现实和梦想二元对立的荒谬感

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美国经济蓬勃发展,人们虽物资财富丰富,但是精神上却失去了信仰和追求,呈现出荒诞腐败、空虚悲观的状态.《了不起的盖茨比》正是以第一次世界大战为背景,生动地反映了战后美国人相信“美国梦”,虚幻地想实现他们梦想的故事.盖茨比十七岁时将他的名字改成乔伊·盖茨比(Joy Gatsby),听起来像是耶稣,由此自认为是上帝的儿子,梦想成为一个有钱的人.盖茨比虽贫穷却爱上了富家女黛西(Daisy),他无法给予黛西想要的物质生活,黛西转而嫁给了一个富家子弟汤姆·布坎南(Tom Buchanan).战后,盖茨比一夜暴富,在黛西家附近买下了一座别墅,还经常举办豪华派对,邀请镇上的人参加以吸引黛西的注意.黛西怀着好奇而虛荣的心参加派对期间,她开着盖茨比的豪华轿车不小心撞死了威尔逊·梅尔特(Myrtle Wilson),竟和她丈夫密谋嫁祸给盖茨比,他们误导梅尔特的丈夫,导致盖茨比被梅尔特的丈夫开枪射死.最为讽刺的是盖茨比在世时,全小镇的人都参加他的舞会热闹非凡;死后参加他葬礼的人却寥寥无几,只有盖茨比的父亲、尼克和一位客人.盖茨比出生卑微,但一直追寻着上层社会的生活;他一贫如洗却爱上了家庭富裕社会地位较高的富家女黛西,自认为黛西是真善美的代表,是他的梦想,但实际上黛西却是一个自私、势利、肤浅、卑鄙的妇人,决不会为盖茨比的梦想牺牲自己的利益;为此盖茨比愤而加入军队,但他还一直念念不忘决情的黛西;他深爱黛西,但黛西却和他人结婚;他再爱黛西,黛西却是他死亡的刽子手,他无辜成为黛西的替罪羊,黛西甚至连他的葬礼都未参加.盖茨比的死亡标志着美国梦的幻灭,也进一步反映了社会的荒谬.菲茨杰拉德的作品里有很多类似于盖茨比这样的人物,他们意识到了现实和美国梦的差距,现实并没有如他们所想的那样美好,它击碎了普通美国人的梦想,小说通过鲜明的对比体现出了整个社会的荒谬.

三、“新贵”和“旧富”阶层对立的荒谬感

东卵像一个闪亮的宫殿,住着都是有社会地位的富有家族.而西卵即使有富人,他们永远不可能和海湾另一边的人高贵富有.在东部人的眼里,西部的富人只是一些暴发户,故事一开始就这样描述:“二十英里的城市一对巨大的鸡蛋,相同的轮廓,只隔相近的海湾等我居住的地方西卵——那是相对来说更不时尚的一边,这种说法一点也不诋毁,可以说这是两个地方最为浅显的差别.”(Fitzgerald,2003:5)西部和东部的差距不仅仅是地理上的差距,也是阶层差别,东西两部之间的冲突反映了二元对立的新富旧贵的矛盾,西部代表的是普通民众和美德,东部代表世故和世袭的富人.当盖茨比举行派对的过程中,来的客人都是自顾自地玩闹,似乎并不关心主人是谁,这体现出盖茨比虽然富裕,但是由于代表的是新富也不受来客的尊重.因此当黛西和她丈夫汤姆嫁祸盖茨比时,梅尔特的丈夫甚至都没有怀疑,也未做任何调查和收集任何证据,就深信盖茨比是杀害妻子的凶手,盖茨比因此丧生.小说反映出的阶级意识极具讽刺性,创造出一种荒谬的感觉.

结语

菲茨杰拉德用他敏锐的观察和精湛的艺术手法、二元对立的概念描述了20世纪20年代退化和荒谬的美国社会,西卵和东卵地理位置的对峙象征着两个阶层的对立,新贵和旧富的对立揭示了美国社会根深蒂固的阶层腐败观念,梦想和现实的矛盾体现了价值观的社会取向,这都反映了“一战”后美国社会的荒谬性.总之,《了不起的盖茨比》通过多种的二元对立向我们展示了当时美国社会腐朽阶级意识以及扭曲的价值观的荒诞性.

参考文献:

[1] Prigozy, Ruth. The Unpublished Stories. Twentieth Century Literature, 20.2.1974:69-90.

[2] Donaldson, Scott. The Crisis of Fitzgerald"s. Twentieth Century Literature. 15.3.1980:171-188.

[3] Wexelblatt, Robert. F. Scott Fitzgerald and D. H.

Lawrence: Bicycles and Incest. NOVEL: A Forum on

Fiction, 59.3.1987:378-388.

[4] Elliot, E .et.al. Columbia Literary History of he United States. New York: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1988:873.

[5] Fitzgerald, F.Scott. The Great Gatsby. New York: Carroll & Graf Publishers,2003.

[6] 菲兹杰拉德,弗·司各特.了不起的盖茨比[M].巫宁坤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11.

[7] 索绪尔·普通语言学教程[M].北京:读书·生活·新知三联书店,1991.

[8] 雅各布逊.语言学和诗学[M].北京:读书·生活·新知三联书店,1989.

[9] 钟永芳.《了不起的盖茨比》新历史主义分析[D].山东大学,2012.

[10] 塔英华.《了不起的盖茨比》象征主义的应用研究[J].学术探讨,2014(11)(下).

[11] 黄媛.《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盖茨比的悲剧:一种萨特存在主义解读[D].云南师范大学,2014.

总结:本论文为免费优秀的关于盖茨比论文范文资料,可用于相关论文写作参考。

参考文献:

1、 了不起盖茨比中灯意象 摘 要:在西方文学的历史当中,“灯”一直作为重要的原型意象存在,而探究创造“灯”的根源,那就是其提供“光”的功能,光以及光所提供的热是人类和世界。

2、 基于合作原则视角对了不起盖茨比中人物对白分析 摘要:《了不起的盖茨比》出版于1925年,是“迷惘的一代”代表人物菲茨杰拉德的杰作。这部小说用独特的艺术手法生动地反映了20世纪20年代的美国社。

3、 传统马克思主义批评视角下对了不起盖茨比解读 【摘要】弗朗西斯·斯科特·菲茨杰拉德是爵士时代的代言人,其代表作《了不起的盖茨比》是一部具有鲜明意识形态的关于美国梦的小说。菲茨杰拉德通过这部小。

4、 了不起盖茨比折射社会现实 内容摘要:《了不起的盖茨比》写于二十世纪二十年代的美国。在那样一个爵士时代,大多数美国人已经开始切实感受到一战为他们带来了物质上的好处,他们以。

5、 对了不起盖茨比原型分析 内容摘要:本文主要从加拿大文学批评家诺斯诺普·弗莱的神话原型批评理论出发,来分析《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的人物原型,主题原型以及原型象征意义。通过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