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范文网-权威专业免费论文范文资源下载门户!
当前位置:毕业论文格式范文>毕业论文>范文阅读
快捷分类: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心内科护理论文 政论文范文 辩论文格式 毛概论文格式 心脑血管病防治杂志 文心雕龙相关论文 文心雕龙风骨篇论文与参考文献 建苑文心建筑评析论文集 文心雕龙的论文题目 正确著录文后参考文献的重要性是 心外科护理论文

关于文心雕龙论文范文 文心雕龙的语言艺术相关论文写作参考文献

分类:毕业论文 原创主题:文心雕龙论文 更新时间:2024-01-01

文心雕龙的语言艺术是关于对不知道怎么写文心雕龙论文范文课题研究的大学硕士、相关本科毕业论文文心雕龙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文献综述及职称论文的作为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摘 要:《文心雕龙》是一部关于“文学”的书,是一部文学理论与文学批评专著.同时它在语言运用上的成就也是不容忽视的,从声律、对偶和炼字三个方面分析了《文心雕龙》的语言艺术.

关键词:《文心雕龙》;语言艺术;特点

中图分类号:10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1-7740(2010)01-0117-02

《文心雕龙》是我国文学批评史上岿然屹立的高峰,在历史上有崇高地位和巨大影响.《文心雕龙》是一部关于“文学”的书,是一部文学理论与文学批评专著.同时也是一部较完整的美学理论著作,这是无庸置疑的.多年来研究者的兴趣大都停留在著者荆勰生平、刘勰和《文心雕龙》思想、《文心雕龙》文学理论、刘勰文学理论和西方文学理论比较研究、《文心雕龙》文本的注释和今译等几个方面.但是这部字字玑珠的美文在语言上的研究却被有意无意的忽视了.本文试图从《文心雕龙》语言的形式方面粗略对其进行分析:

一、《文心雕龙》声律上的特点

声律理论的创立是在南朝齐代.三国时期孙炎作《尔雅音义》,初步建立了反切法,李登撰有《声类》,晋代的吕静著有《韵集》,又由于佛经转读的需要,促进了反切的研究和四声的辨析,于是汉语音韵的构成因素声、韵、调都有了相应的成果.这就为声律论的成熟奠定了基础.刘勰的声律论就是在此实践的基础上作出的.张立斋(文心雕龙注订》标著《声律》篇的历史地位说:“自魏有李登《声类》之说出.则文章声律之说乃宏洎梁沈约以后,则文章声律之说乃精泊彦和此篇之说出,则文章声律之说始大定.”声律理论被用到依声制韵上面,创制了严格的声韵规定,这属于人为的声律.而刘勰在《声律》篇主张的是自然声律,他重声律却不拘“声病”,论“声律”其实是论文学的音乐性,因而它所体现的贡献并不在于诗文作法的写作技巧,而在于从文学理论上确立了音声圆转的美学原则.刘勰注重的是它所能传达的作品的情韵并由此而形成的作品的风貌.“声转于吻,玲玲如振玉;辞靡于耳,累累如贯珠”,他把文章声韵的安排视为一个完整的艺术构成,强调要讲求它整体和谐的形式美感.《声律》说:“是以声画妍媸,寄在吟咏,滋昧流于字句,气力穷千和韵.”作家的写作和读者的欣赏都要靠吟咏.在创作中,作家“吟咏之间,吐纳朱玉之声”(《神思》)华美的文辞与和谐的音韵都充滋于耳目;就读者的欣赏而言,也要靠反复吟咏咀嚼其文字音节来领略其神气和意蕴,这在韵文和散文皆然.不管是“外听”的乐调,还是“内听”的声调,都是托寄人的情感的承载形式.在文学发展过程中,早期的诗歌都是用以歌咏的,不论是诗词韵语,还是骈散文章,文句之中节奏的疏密和字音的低昂,都会成为作者所以寄情的形迹.“声萌我心”、“声与心纷”,人们在运用语词概念表达思想的同时,也运用语言音调的变化来表现内心不同的情感.所以说,排比组合音律,正是以音节节奏的变化传达人的心音的有效手段.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刘勰论语言音律问题,并没有单独强调它的技巧性,而是把它同表现人的情感联系在一起.他运用了齐梁时期声律论的技术成果,又将其放在自己的论文体系当中,藉此来阐述他的文学创作的理论原则.《声律》说:“夫音律所始,本于人声者也.声含宫商,肇自血气,先王因之,以制乐歌.故知器写人声,声非效器者也.”《礼记·乐记》:“乐者,心之动也声者,乐之象也.文采节奏,声之饰也.”《毛诗序》:“情发于声,声成文谓之音.”刘勰的观点即本于此.

二、《文心雕龙》对偶的特点

汉民族语言具有均平对整的功能,这既是由汉字单音独体的特性使然,也受到人的生理特性的制约.齐梁文人的创作使用偶辞极为普遍,刘勰所作的《丽辞》,就是一篇总结文人创作经验的文学偶辞论,《章旬》论文章中章、句的安排,也涉及到这一问题,而《事类》篇谈文章写作的取事用典,其实也与炼造偶辞相关.“丽辞”,即两相偶对的骈俪文句,但是它并不专属于骈文,也不是指诗律中的对仗来说的.骈文的名称是唐有古文以后,为把六朝骈俪文同古文相区分.《丽辞》称:“造化赋形,支体必双;神理为用,事不孤立.夫心生文辞,运裁百虑,高下相须,自然成对.”宇宵间自然万物都有两相对应的属性,故尔作文辞也应该稠句相对、两义并出.针对文人写作中的浮假之风而发,其矫治文风的目的也十分明显.《丽辞》指出:“若夫事或孤立,莫与相偶,是夔之一足,黔踔而行.”缺乏偶辞,文章就少了双辉映照之美.然而“若气无奇类,文乏异采,碌碌丽辞,则昏睡耳目.”一味地排比丽辞.矫揉造作,则又会使词气平庸,殊少情采.刘勰认为丽辞的设置并不单纯是修辞技巧的问题,而应与委婉抒情相结合,做到字句精洁而自然合趣.他举经传文词为证:“至于诗人偶章,大夫联辞,奇偶适变,不劳经营.”这里说“诗人偶章”,是指《诗经》以四言为主而以杂言串带的自由形式.“大夫联辞”则是指春秋大夫在政治外交场合所用的往答之辞.《丽辞》篇以辞赋作品为例分析偶辞有四种类型:“故丽辞之体,凡有四对:言对为易,事对为难;反对为优,正对为劣.言对者,双比空辞者也;事对者,并举人验者也;反对者,理殊趣合者也;正对者,事异义同者也.艺术创作离不开对具体物象由此及彼的迁想,而丽辞的创设依靠的则是相似联想、对比联想等心理活动,通过事义的对举和比并,能够使文句形成语意充盈、语感回环的美感.《丽辞》赞曰:“体植必两,辞动有配.左提右挈,精味兼载.”偶句的设置,就其情感含蕴来看,它是一种语意的加强或延伸,使人产生蕴意丰满的完足感;而就其篇体型制来看,它又是文学语言形式美的构置,使人产生两相映照的对应感.排设偶辞,不仅以圆融的结构,现出形式整饬的外观,而且也讲求句中平仄和句尾用韵,形成精制的文句巧构,当人们讽读它的时候,就会缓释出音义迭现的余味.《丽辞》篇有“炳烁联华”、“玉润双流”、“丽句与深采并流,偶意共逸韵俱发”等句,这就点明了文学偶辞意味包孕的特性.

三、《文心雕龙》练字的特点

王力先生指出:“中国古典文论中谈到的语言形式美,主要是两件事:第一是对偶,第二是声律.”而于上述两点之外,刘勰对文学语言形式,还论到了由文字筑型所构成的文面美,这在古代文论中显做到特别珍贵,是应该值做到今人加以总结和借鉴的.《文心雕龙》有《练字》篇,所谓“练字”,并不是指一般意义上的文字去留、词义锤炼,而是面对诗、文的写作,探讨如何做到文章语面上的形式美的问题.范文澜《文心雕龙注·练字》解题:“练训简,训选,训择,用字而出于简择精切,则句自清英矣.”对于《练字》的篇旨,古今学者认识不一.清代纪昀评日:“此则无甚关系”.他认为,“文之工拙,原不在字之奇否”.看来他并没有从文章语面洁体的意义上理解篇旨.朱东润《中国文学批评史大纲》对《炼字》的内容也有“辞烦”之讥,但又结合南朝文士共趋的审美情趣来认识“炼字”的意义,指出:“盖南朝人士,崇尚美感,故义则求其精密,声则求其调畅,及下笔之际,又必求其纯美无暇如此.”这固然是从美感上来说的,然而也没有完全从篇章“字体文林”的文面美来立论.事实上学界已多有人从字形择用的角度来认识本篇的内容.王运熙先生也指出:“所谓练字,不是指结合意义来选用词语,而是从字的形状着眼,从视觉上区别其美恶,审慎地选择运用等还有研究者指出《练字》篇,所讨论的重点,即是这文字形象于文章修辞里所造成的视觉美感效果.”刘勰在《练字》中提出的问题,都以繁体字形所形成的写作上的美学旨趣为论.文中论文字的简选,是从形、音、义三方面着眼的.篇中所建立的论点,也是以汉字象形性的特点为前提,主要论述文章写作中如何选用相应的字形以适应文面匀整、对称的审美要求.这些写作要求虽然于我们今人无甚功用,但是由于文字形体外在的形态是构筑文面上整齐对称的形式美的物质材料,“练字”依古代文字形体繁富的特点即字形而营构文面,这在文艺学理论上也自有其文字建筑的美学意义.

本文仅从声律、对偶、练字三个方面简要谈谈《文心雕龙》在语言使用上的几点,希望能抛砖引玉,引起同仁对《文心雕龙》语言文字方面的兴趣,共同促进龙学的繁荣.

总结:这是一篇与文心雕龙论文范文相关的免费优秀学术论文范文资料,为你的论文写作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 文心雕龙·明诗综述 摘 要:《文心雕龙·明诗》作为刘勰文体论方面的重要篇章之一,纵观20世纪70年代至今的《明诗》相关研究著述,其成果主要汇集在“持人情性”“感物吟。

2、 文心雕龙虚静探微 [摘要]作为《文心雕龙》中一个十分重要的术语,历来学者对虚静的含义有着不同的阐释和解读,以致发生争论。但是他们都没有把“虚静”放在原文中进行深层。

3、 文心雕龙·辨骚对屈辞传统经学化顺和背叛 摘 要:汉儒拘囿于以经解辞,“经义”,尤其是君臣伦理成為衡量文本价值的权威尺度,而漠视浸染浓郁荆楚文化的屈辞独特的艺术价值。刘勰一方面依照前人,。

4、 文心雕龙.原道第一探微 摘要:论文主要论述从《原道第一》首段中引出的三个问题:道的问题,道不是儒家之道,而是道家之道。它指的是自然规律;文的问题,它的具体含义有二层:天。

5、 叶长青文心雕龙杂记述略 叶长青(1899—1946?),本名俊生,字长青(又作长清、长卿),以字行,福建侯官(今福州)人。付梓印行于1933年的《文心雕龙杂记》,是他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