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范文网-权威专业免费论文范文资源下载门户!
当前位置:毕业论文格式范文>毕业论文>范文阅读
快捷分类:

关于同路人论文范文 从批评者到同路人:五四前学灯对新青年态度的转变相关论文写作参考文献

分类:毕业论文 原创主题:同路人论文 更新时间:2024-04-06

从批评者到同路人:五四前学灯对新青年态度的转变是关于本文可作为相关专业同路人论文写作研究的大学硕士与本科毕业论文同路人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

〔摘 要〕1918年3月,张东荪于《时事新报》创办副刊《学灯》,以期“促进教育、灌输文化”,其关注点始在教育,并未注意到《新青年》及其倡导的“文学革命”等话题.后一篇剧评意外地让《时事新报》及其《学灯》成为了《新青年》的批评者,双方相互针对,常带意气.在带有敌意的交锋中,《学灯》也有意无意改变了自己的话题与立场,进入到《新青年》的论域中.与此同时,张东荪做出一系列改善与《新青年》同人关系的尝试与努力,最终在“五四”前使《学灯》与《新青年》逐渐确立“立异以求同”的对话关系,成为新文化运动中的“同路人”.《学灯》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中具有不小的影响和地位,以往学界对其研究相对薄弱,尤其忽视了它对《新青年》态度的转变.

〔关键词〕《新青年》;《学灯》;张东荪;五四新文化运动

〔中图分类号〕K258.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4769(2015)06-0197-08

引言

1917年4月,张东荪接替张君劢担任“研究系”机关报《时事新报》主编.〔1〕面对民初“尝试共和”的挫败,宣言“不谈政治”的张氏希望能在《时事新报》上“另辟讲坛”,“专以灌输文明为职志”.〔2〕故在当时“不死不生”、“无办法”的政局中踌躇近一年后,于1918年3月创办《学灯》.

在鲁迅的印象中,《时事新报》及其副刊《学灯》早期“讥笑、嘲骂《新青年》”.〔3〕傅斯年也曾说《时事新报》“和其它做革新事业的人故意的挑剔”,对于《新青年》则一向“是痛骂的”.〔4〕不过,如当时与《学灯》关系密切的茅盾所言:《时事新报》“‘五四’以前,对新文化运动持反对态度,其后急变而以提倡自居,副刊《学灯》曾在上海青年学生中有过一个较深的印象”.〔5〕他注意到《时事新报》及其《学灯》对新文化运动的态度经历过一个由“反对”到“提倡”的转变,并在后来的新学界有过较大影响,成为北大在新文化运动中的“同路人”.〔6〕张静庐后来也说:在新文化运动后,上海《民国日报》的《觉悟》副刊和《时事新报》的《学灯》副刊,“为一般新学界所欢迎等有左右学术界的势力”.〔7〕

按国民党的《觉悟》副刊创办于1919年6月,已是在五四学生运动发生之后,当时新文化运动大盛,故其创刊之初便以提倡新思潮自任.〔8〕而《时事新报》及《学灯》则是从“攻击新文艺、新思想”,“痛骂”《新青年》急变为以提倡新思潮自居,这一转向不仅巨大,且过程复杂.《学灯》是何时、如何“痛骂”《新青年》,又是在何时、为何转变态度,其过程仍值得探讨.

既往关于新文化运动的研究多侧重《新青年》与北大师生辈,而于其他各群体如何关注并加入(赞成和反对)《新青年》话题的讨论,从而在多方互动中形成更多新话题的情境了解较少.本文通过梳理《学灯》的转变过程,考察《学灯》与《新青年》复杂而具体的对话与互动,以期加深我们对新文化运动重要阵地之一——《学灯》本身的了解,同时能够从另一侧面丰富我们对新文化运动复杂的兴起过程的认知.关于《学灯》的研究中,虽有两篇博士论文,但可惜均未注意到《学灯》对新思潮态度复杂的变化,对《学灯》与《新青年》的互动关系也未多着墨.(吴静:《学灯与五四新文化运动》,博士学位论文,上海:复旦大学,2009年;张黎敏:《〈时事新报·学灯〉:文化传播与文学生长》,博士学位论文,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彭鹏此前在著作中对《学灯》关注点的变化已稍有涉及,惜未深入.(彭鹏:《研究系与五四时期新文化运动:以1920年前后为中心》,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2003年,162-172页.)此外,袁一丹在《“另起”的“新文化运动”》一文中,对《时事新报》与《新青年》的论争已有涉及,但文章同样未涉及《学灯》的转变.(袁一丹:《“另起”的“新文化运动”》,《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09年第3期.)

一、意外的交锋:一篇剧评引发的敌意

《学灯》本由《时事新报》“教育界”栏扩充而成,报社同人“慨夫社会之销沉,青年之堕落,以为根本救治之策,惟教育事业是赖”〔9〕,故创刊时便明确宣称其宗旨是“促进教育、灌输文化”.〔10〕《学灯》初期的征稿范围包括:学艺上之意见、教育上之意见、对于近来出版物之批评、对于全国各学校之批评、教育上之讽刺画、学生关于修养之实验.〔11〕除“对于近来出版物之批评”一项较模糊外,其他都明确指向学艺、学校、学生.稍后,又征集揭发“学制之荒谬,教具之堕落,学风之卑下”,以及全国中等以上学校调查报告、参观校园所得等文章.〔12〕

由此看出,《学灯》初创时乃是以教育为重,意图通过讨论教育问题向青年学生灌输文化思想.因关注点相异,《学灯》并未参与《新青年》所倡导的“文学革命”等话题.然而本无太多交集的两种刊物,却因“马二先生”的一篇剧评,引发了争论与对立,甚至导致了《学灯》论域的转变.

1918年8月3日、4日,《时事新报》的另一副刊《报余丛载》“剧坛”栏连载了署名“马二先生”的《评戏杂说》,批驳《新青年》登载的胡适、钱玄同、刘半农、陈独秀论中国戏剧的几封信.

《新青年》本不关注戏剧问题,只是偶然间在讨论白话文时曾连带谈及中国戏剧的改良,或批评旧戏“理想既无,文章又极恶劣不通”,或批评“戏子打脸之离奇”,或主张“全废唱本而归于说白”.〔13〕北大学生张厚载(豂子)在看到这些讨论之后,觉有不当之处,遂投信反驳.胡、钱、刘、陈对张氏来信亦作出答复,其中刘、钱在回应时态度激烈,用语颇不雅训.刘将戏剧目为“一大夥穿脏衣服的、盘着辫子的、打花脸的、裸上体的跳虫们,挤在台上打个不止”;钱玄同则将戏曲脸谱比作“张家猪肄记‘卍’形于猪鬣,李家马坊烙圆印于马蹄”.关于张厚载致《新青年》信及胡、钱、刘、陈对于旧剧的意见,可参见《通信·新文学及中国旧戏》,《新青年》第4卷第6号,1918年6月15日,620-625页(卷页).马二先生的文章正是因此而作.

总结:这篇同路人论文范文为免费优秀学术论文范文,可用于相关写作参考。

参考文献:

1、 励志勤学刻苦磨练促进青年成长进步 2017年5月3日,在五四青年节来临之际,在中国政法大学建校65周年前夕,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3日上午来到中国政法大学考。

2、 钱穆和学灯 研究民国著名史学家钱穆最常用的史料是他写的著名回忆录《师友杂忆》。这部回忆录提供了大量钱穆的生平经历、生活细节和思想演变过程,若说钱穆之历史形象。

3、 图书馆在中职教学中作用新思路 摘要:中职图书馆是学校的文献资料中心,是校园建设的重要环节,学校文化建设必先从图书馆开始。新的时期,需要我们更加重视中职学校图书馆的教育教学职能。

4、 弘詠春扬武学 刘全安先生叶问詠春拳第三代传人。他十岁习拳,以詠春最为崇拜,不断求学,武艺精进,连续获五届世界搏击赛冠军,学习和传承詠春拳近半个世纪,培育詠春。

5、 两学一做学习教育 铜川近日,铜川市审计局党组围绕“强化宗旨意识,联系服务群众”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第三专题研讨会。会上组织学习了《铜川市党政干部鼓励激励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