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范文网-权威专业免费论文范文资源下载门户!
当前位置:毕业论文格式范文>毕业论文>范文阅读
快捷分类: 俄狄浦斯王论文 读书杂志王念孙 王恩多学术论文 王功明论文 论王夫之对湖湘文化的影响论文 蝇王论文提纲 王念秦发表的论文 政治中学生论文王也

关于王韬论文范文 论王韬对聊斋志异扶乩故事继承和变异相关论文写作参考文献

分类:毕业论文 原创主题:王韬论文 更新时间:2024-02-29

论王韬对聊斋志异扶乩故事继承和变异是关于对写作王韬论文范文与课题研究的大学硕士、相关本科毕业论文追踪者演员表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文献综述及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下载有帮助。

摘 要:近年来《聊斋志异》仿书逐渐受到重视,但少有人从故事类型发展演变角度将《聊斋志异》及其仿书联系起来.王韬著有《遁窟谰言》、《淞隐漫录》和《淞滨琐话》三部小说,是《聊斋志异》仿书创作的重要实绩,其小说和《聊斋志异》都涉及到了明清非常盛行的扶乩活动,但王韬的扶乩故事和《聊斋志异》相比却发生了很大的变异,如乩仙身份的置换、战争元素的嵌入、故事主题的移位、个人体验的渗透等,突显了作者经历和时代变迁对《聊斋》仿书创作的影响.

关键词:扶乩;聊斋志异;仿书;王韬;主体性

中图分类号:I207.419 文献标识码:A

蒲松龄《聊斋志异》问世之后,形成持久的仿效创作热潮.近年来逐渐有研究者注意到这些仿书的价值,王韬作为同光年间《聊斋》仿书的“集大成者” [1] (P36-51),他所著的三部小说《遁窟谰言》、《淞隐漫录》和《淞滨琐话》也进入了研究者的视野.对这三部作品,有人将之称为“‘聊斋型’作品的殿军之作” [2] (P460),但大多数对其评价并不高.如陈炳熙认为“在所有摹仿《聊斋》或受过《聊斋》影响的文言短篇小说中,没有一部像它(王韬的小说)这样未学到《聊斋》一丝之长,而意趣和《聊斋》相距如此之远.艺术上靠因袭拼凑敷衍成篇,思想上陈腐鄙俗堕为恶趣.” [3] (P62-68)陈文新则认为王韬小说的“形象系列、情节套路、语言技巧都未脱《聊斋志异》窠臼” [4] (P597).如果以狐鬼类的故事来论,《聊斋志异》已发挥到极致,之后的《聊斋》仿书至多是仿得像,但却难超越其上;然而如果进入作品内部作更细致的考察,不少《聊斋》仿书实际上具有自己的个性,并积极进行着探索和创新.从这点来看,仿书不仅不是“有意模仿《聊斋志异》” [5] (P261),而且是有意变更《聊斋》,并试图超越《聊斋》(虽然客观上不一定能达到),王韬小说中的扶乩类故事就是这种努力尝试的例证.

扶乩,又称扶箕、扶鸾、降笔等,是借助绑有笔的“T”字架在沙盘、神案上写字,从而请神问卜的一种占卜形式.扶乩活动在明清文人中十分盛行,扶乩故事被写入小说也相当普遍.《聊斋志异》中涉及扶乩的故事有两篇:《乩仙》和《何仙》.《乩仙》写有人见天上微云而出“羊脂白玉天”,请乩仙对下联.乩仙答“问城南老董”,后众人果在城南见一位在丹砂地上牧豕的老叟,问之则答“猪血红泥地”.属对不奇,然而乩仙能预知遇城南老董,作者认为“斯亦神矣” [6] (P1561).《何仙》记述辛未岁试后,乩仙何仙为试士品评文章,评李忭之文为一等,却又指出他“文和数适不相符”,预言他将被考官评为四等.李忭示其文于文章宗匠孙太史,亦受好评,然终未逃脱“犯夏楚”的晦运.最后他在何仙的帮助下,将错判的文章多写而广传,终于在次年被列为优等.小说以“其(何仙)灵应如此”结尾,但作者的用意并不在惊叹乩仙的灵验,而是要借何仙对李忭命运的预测来揭露科场的黑暗和丑恶.李忭的文数不符,是科场的悠谬造成的.在何仙的神眼中,这些替提学史判卷的幕客前世是“曾在黑暗狱中八百年”的“饿鬼道中游魂”,故“全无根气”亦“无正明”;在孙太史的凡眼中,他们则是“幕中醉汉,不识句读者” [6] (P1305-1308),强烈的讽刺尽显无遗.

从《何仙》中我们能看到蒲松龄自己的影子.顺治十五年(1658),19岁的蒲松龄初应童子试,即以县、府、道三第一补博士弟子员.当时录取他的是山东学道大诗人施闰章.然而如同《何仙》中受孙太史好评的李忭最终却名落孙山一样,大受施闰章赏识的蒲松龄,之后却屡挫于科场.尽管后来他悉心钻研八股文,却仍然考不上!或许他只能感叹自己“文和数适不相符”了.但也正是这样的错位让他看清了科举制度的弊端.在《聊斋志异》中,蒲松龄写了大量抨击科举制度的小说,而对于《何仙》这篇小说来说,科场沉浮具有的意义又不止如此.它使“扶乩”具有了情节功能,成为了推进故事进程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预示着扶乩故事创作从无意识到有意识、从被动到主动的转变.作者不再是单纯的扶乩活动记录者,而是通过扶乩的神秘力量来寄托自己的思想.

《聊斋志异》中的扶乩故事虽少,却颇值得注意.首先,它反映了明清文人对待扶乩的两种态度:一种是关注扶乩的宗教性、神秘性,乩仙的主要功能是预测未来、指示命运,文人对灵验的乩示持比较虔诚严肃的态度,如《乩仙》;表现到作品中,则是“述异”的态度.而另一种则侧重扶乩的世俗性、文化性,乩仙的主要功能是吟诗作对、和人酬唱,同时参和文人的生活,而文人对乩示多少有些游戏的心态,如《何仙》;表现到作品中,往往有所寄托.后来《聊斋》仿书中的扶乩故事基本不出这两种态度.其次,《何仙》一篇开始触及到问乩的热门话题——科考.后来的《聊斋》仿书更是乐此不疲地一再写到乩仙如何示题而举子事后方悟的故事.这类扶乩故事一般都遵循“乩示——乩验”的模式,通过隐语制造悬念让读者形成期待视野,又通过解读使读者得到一种解开悬念的阅读快感.

《聊斋》之后,文言小说中写扶乩较多的有袁枚的《子不语》,有34篇,但多为简单的记录,还基本停留在“述异”的层面上.王韬笔下的扶乩故事计有9篇,数量上远远少于《子不语》,但内容和创作态度却大不同于袁枚.他发展了《聊斋志异·何仙》的“寄托”一脉,融入自己的人生体验和社会经历,透露出强烈的主体性色彩;另一方面,却完全不涉及科考这个热门话题,几篇扶乩故事几乎都以情感活动为中心.这些都预示着王韬的小说并不完全满足于摹仿《聊斋志异》,而是开始创作有较高辨识度的个人特色的作品了.

《遁窟谰言》是1862年王韬因“上书太平天国”事件而逃遁香港后所作,虽为志怪体,却并非单纯的搜奇志怪,而是要寄托自己的一腔孤愤.从《遁窟谰言》有30余篇小说涉及太平天国战争就可以看出,王韬的小说多对现实有所影射.《遁窟谰言·须天衡》写须天衡因奉佛罹祸,友人扶乩召之问其可否证因果,答语有“眼前地狱岂能猜”、“我只道埋首潜修,便可成功,谁知渺茫难言” [7] (P249)等话.看似揭露佛教的虚妄,实是王韬内心苦闷的表征:风华正茂、意气风发的他曾想做一番大事,没想到科举路上一再受挫,政治路上又自取其祸,前途尽毁.沦为通缉犯恰如突来的“眼前地狱”,蛰居香港又让他对未来“渺茫难言”.这种孤愤,还和《聊斋志异》意脉相通,而到了《淞隐漫录》和《淞滨琐话》,王韬小说中的扶乩故事就发生了更大的变异:

总结:本论文主要论述了王韬论文范文相关的参考文献,对您的论文写作有参考作用。

参考文献:

1、 聊斋志异·鬼哭中王七襄其人本事考 摘要:《聊斋志异·鬼哭》中的王七襄,实有其人,以往对其“不令终”的原因及死亡时间含糊不清。本文依据《世祖实录》《总督奏议》等大量史料,厘清了王七。

2、 聊斋志异·王六郎之本事考辨 摘要:既有研究以为,蒲松龄《聊斋志异》卷一《王六郎》有其本事,本文则另考辨其他故事渊源,以书写年代先后为原则,据目前检索所得,明末颜茂猷(?-1。

3、 论聊斋志异中科举取仕的悲剧性 摘 要:《聊斋志异》讲述了大量具有悲剧性的科举故事。作为将科举取仕奉为圭臬的读书人,一生无缘于仕途自然是一个悲剧,但对于那些暂且不论以何种方式进。

4、 聊斋志异中狐鬼世界构建 《聊斋志异》总共近五百篇,体式、题材、作法和风格多种多样,思想和艺术境界是不平衡的。大部分篇章叙写的是神仙狐鬼精魅故事,有的是人入幻境幻域,有的。

5、 试析聊斋志异中的人狐恋 内容摘要:《聊斋志异》中,“人狐恋情”是其中一种重要且特殊的题材,而“男子+女狐”成为一种基本的人物结构关系模式。这些“人狐恋”小说又具有基本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