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范文网-权威专业免费论文范文资源下载门户!
当前位置:毕业论文格式范文>毕业论文>范文阅读
快捷分类: 中国近现代史论文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论文 中国近代史纲要论文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中国畜牧杂志 中国和世界的关系论文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论文摘要 中国近代史纲要论文题目 中国近代史纲要参考文献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论文 关于中国近现代史的论文 中国近代史纲要抗日战争论文题目

关于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论文范文 本土历史文化资源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中应用相关论文写作参考文献

分类:毕业论文 原创主题: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论文 更新时间:2023-12-21

本土历史文化资源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中应用是大学硕士与本科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优秀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下载,关于免费教你怎么写中国近现代史纲要2018方面论文范文。

摘 要:本土历史文化资源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的教学中有特别重要的意义.笔者进行多年的教学探索,积极地将本土历史文化资源融入到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中,已经取得了较好的成效,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了提升.

关键词:本土历史文化资源;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1580(2015)11—0087—03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以下简称“纲要”)作为“05新方案”的一门新课程,主要讲授中国近代以来抵御外国侵略、争取中华民族独立、推翻黑暗反动统治、实现人民解放和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帮助学生了解国史、国情,深刻领会历史和人民是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选择了中国 ,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教社政〔2005〕5号文件和教社政〔2005〕9号文件).可见“纲要”课作为一门思想政治理论课,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更多地突出以史育人.学习党史和国史,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并把党和国家各项事业继续推向前进的必修课.

要达到“纲要”课的教学目的和最终的教育目的,不断增强高等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针对性、实效性、说服力、感染力就成了必然.《 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教社科[2008]5号)在切实提高教学水平方面强调:“完善实践教学制度.等各类博物馆、纪念馆、展览馆、烈士陵园等有教育意义的场所,要对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实行免票.”根据 相关文件精神,作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我们都清楚地知道,将本土历史文化资源融入“纲要”课教学是一个增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针对性、实效性和说服力、感染力的切实可行的方法.

本土历史文化资源是特定地区在较长历史时期积淀而形成的、具有一定特色的区域性资源,包括历史文化遗址和遗迹、博物馆、纪念馆、烈士陵园、文献、档案、古建筑、老照片、报纸杂志、书信、日记、音像史料、口述史料等,具有鲜明的精神导向和思想熏陶作用.是“纲要”课对大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生动、具体的材料,是大学生了解本地区历史概貌和人文精神的主要信息库.

众所周知,任何一所高校都处在特定的社会文化环境中,作为高校的主体——学生也是特定环境中的人.他们对身边的事物往往会有较多感性认知乃至于认同,对学校所在地的历史文化资源有一种自然而然的亲近感和认同感,即使不是出生在学校所在地的学生,也会对当地的历史文化有一定的亲近感.正是因为本土历史文化资源能使大学生置身于其中、亲临其境而具有不可替代的、近距离的“亲和力”,所以成为一种富有潜力和特色的优势教育资源.我结合多年来在“纲要”教学中的实践、面临的困难和思考,以嘉应学院为例谈谈本土历史文化资源在“纲要”教学中的应用.

一、读观历史——以本土历史文化资源熏陶大学生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强调感性认识应上升为理性认识.结合“纲要”课程相关内容,教师可进行拓展、延伸性的教学活动,有目的地推荐大学生阅读中国近现代史上重要的梅州名人的传记,查阅梅州爱国人士和民众在近现代革命斗争史中的事迹,深入了解他(她)们的主要思想以及对中国近现代历史乃至于今天的影响.如讲第一章“反对外国侵略斗争”之前,布置学生读抗日保台志士丘逢甲和我国近代史上著名爱国诗人、杰出外交家、政治家和教育家黄遵宪的生平传记;讲第二章“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之前,布置学生读太平天国天王洪秀全和近代洋务运动先驱丁日昌的生平传记;讲第三章“辛亥革命和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之前,布置学生读辛亥革命元老、中国现代教育奠基人何子渊和青年时就加入中国同盟会、投身辛亥革命和讨袁护法等一系列活动的古直的生平传记;讲到中编前,布置学生读参加过第一、二次东征的古大存,参加过两次东征、北伐的抗日名将罗卓英,北伐、抗日名将黄琪翔和淞沪会战中以“八百壮士”死守上海四行仓库的抗日将领谢晋元将军等人的生平传记;讲到下编前,布置学生读开国元勋叶剑英元帅的生平传记.通过读史活动,可使学生在感知、了解历史的基础上,多方面获取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深刻认识,从而树立正确的历史是非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懂得为人处事的道理.每次读史后,要求学生把阅读心得写成文章,并进行小组或班级交流.这种活动大大地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培养了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了他们的思辨能力和理解、综合能力,强化了他们坚持自学的意志品质,从而使学生对中国近现代国史国情的认识深化、内化.

感悟历史,是“纲要”课教学的基本目标之一.在布置读史之外,教师还可充分利用网络资源,结合“纲要”课程特定的教学内容,在课堂内或课堂外(侧重于课堂外)组织或推荐大学生观看反映中国近现代梅州历史名人的经典影视作品,为学生再现生动的历史画卷,在观看的过程中,让学生具体地、充分地感受历史场景.其目的为两方面:一是让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受,真切地体会到历史人物当时的心境和历史事件的演变,使“死去”的历史知识变得生动鲜活起来,最终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认知感,提升其认知度;二是培养学生爱乡、爱国的情操,在思想情感上引起其共鸣,促使其形成朴素的乡土观念,提升其民族情感,增强其历史使命感.在每次看完后,老师要组织学生畅谈感想,在交流和共鸣中,达到培养学生高尚情操和思想的目的.

二、课堂教学——将本土历史文化资源作为生动的教学材料

根据“纲要”课具体内容和本土历史文化资源的内在关联,在讲述本课程内容时恰当地插入本土历史文化史料的相关内容.例如在讲授第一章中“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军事侵略”时,教师可插入讲解甲午战争惨败清廷割弃台湾后,抗日保台志士丘逢甲所作的《春愁》,并朗诵:“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心惊泪欲潸.四万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让学生体会那种切肤之痛,激发他们的爱国情感.还可捎带讲到在十届人大二次会议期间,温家宝总理吟诵了这首诗,阐明两岸同胞的骨肉之情,在海内外所产生强烈反响的事情,让学生进一步明白台湾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台湾和大陆是一家,两岸统一是历史的必然.结合“纲要”第一章中的“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军事侵略”和第二章中的“戊戌维新运动”,教师可插入讲授黄遵宪的相关事迹,让学生通过了解他所写的《悲平壤》《哀旅顺》《哭威海》《台湾行》《渡辽将军歌》等关于中日甲午战争的一系列诗作,明白作者心里所充满的爱国主义 和深挚的忧国焦思,理解作者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在近代中国外交史上做出的重大贡献所具有的深远的政治影响力.在讲第二章中的“太平天国农民战争”时,教师讲授太平天国的早期领袖,分析这支“客家”属性较浓的农民队伍,和学生一起探讨左宗棠所说“太平天国起于嘉应(即今梅州),也灭于嘉应”的原因.讲第六章“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时,插入淞沪会战中以“八百壮士”死守上海四行仓库的谢晋元将军事迹.讲到下编时,插入开国元勋叶剑英元帅的生平事迹.总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如能恰当、适当地补充一些具有不可替代的、近距离的、颇具“亲和力”的本土历史文化史料,大学生就会感觉亲切、真实,而颇感兴趣.因为本土历史文化资料符合大学生的心理需要而产生了价值认同感,从而激发了他们学习“纲要”课的积极性、主动性,同时加深了他们对课程内容的认知和理解,最终对大学生起到加强革命传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的作用.

总结:此文是一篇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论文范文,为你的毕业论文写作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参考文献:

1、 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指导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教学 摘 要: 自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治国理政的实践发表了系列重要讲话。这些重要讲话对指导改进高校“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的教学具有重要意义。

2、 抗战纪念新常态和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中社会资源运用 摘要:当前抗战纪念活动进入“新常态”。“新常态”下的抗战纪念活动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以下简称《纲要》)课程教育教学提供了丰富的理论、学术、网。

3、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实践教学形式探析 摘 要:根据中央及教育部的有关文件,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所有课程都要加强实践教学。《纲要》课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设置的4门必修课之一,在高校思政。

4、 新中国成立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政策变迁分析 摘 要:目前,关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政策的研究在学术界有一定的理论成果,但具体到《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这一学科,则鲜有人深入研究。基于此,本文。

5、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实践教学引入地方近代历史文化资源 摘 要 实践教学是《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不可或缺的一环。如何更有效的进行实践教学一直是我们不断探讨的话题。地方近代历史文化资源是连通学生的生活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