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范文网-权威专业免费论文范文资源下载门户!
当前位置:毕业论文格式范文>本科论文>范文阅读
快捷分类: 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论文 关于传统文化的论文 中国传统饮食文化论文 中国传统文化的论文 传统文化论文1500字 亚太传统医药杂志 中西传统节日文化差异英语论文 保护传统节日文献综述 中国传统节日参考文献 传统节日开题报告 传统节日的文化传播论文 从传统节日看中英文化差异英语论文

关于传统节日论文范文 贵州苗族传统节日文化功能变迁相关论文写作参考文献

分类:本科论文 原创主题:传统节日论文 更新时间:2024-01-30

贵州苗族传统节日文化功能变迁是关于传统节日方面的论文题目、论文提纲、中国传统节日大全表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参考文献的相关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

[摘 要] 苗族传统节日以其具备象征性地表达和实际性地满足一定地方社会族群内外交流交往的迫切需要和精神追求的社会功能而存在和延续,施洞苗族姊妹节和独木龙舟节所承载的社会功能在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中逐渐发生了变迁,这意味着苗族传统节日文化的危机,给保护和传承苗族传统文化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关键词] 贵州;施洞镇;苗族;姊妹节;独木龙舟节

[中图分类号] K892.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2-8129(2016)06-0032-07

在清水江畔,贵州省台江县施洞镇的苗族同胞每年都有“姊妹节”和“独木龙舟节”.这是当地苗族一年中最重要的两个节日,分别以女性和男性作为节日文化的表征主体,彰显了他们所代表的家族村寨的荣光,体现了当地姻亲社会关系中的交往交流和人生仪礼的象征性表达和认同,同时也让当地的苗族文化特征因此得到强化和延续.

“姊妹节”苗语称为“努嘎良”(Nongx gad liangl),意译为“吃姊妹饭”,施洞等地的姊妹节在每年农历的三月十五日.“吃姊妹饭”是施洞姊妹节的标志性活动,“姊妹饭”是一种经过植物染色后分蒸的“彩色糯米饭”,晶莹剔透,清香四溢.其主色是 和黑色,偶尔兼有红、白、蓝、绿等颜色,喧腾而又温馨的姊妹节一共持续3天,节日期间,寨里的姊妹们结伙聚餐和联欢,不仅未嫁的,而且已嫁或远嫁的姑娘都会赶回娘家.整个苗寨显得格外热闹.同时,姊妹节也是苗家青年的爱情节,姊妹们还要用宴席款待远道而来的后生(男青年)们,苗家男女青年自由择偶为目的的“游方”是姊妹节的重要活动.关于“吃姊妹饭”的由来,施洞口有这样一个说法:苗族是一个不断迁徙的民族,在每一次的迁徙中,都有姊妹因出嫁远离家族,不知何时才能再会面,因而姊妹们每年都要共聚一起吃一次糯米饭借此欢聚和纪念.

施洞苗族“独木龙舟”,苗语称为“量翁”(niangx vongx),意译为“划龙”或“划水龙”,独木龙舟节是清水江沿岸苗族最具代表性的传统节日之一,参加节日活动的除了台江施洞沿江两岸的苗族村寨外,还有和其毗邻的施秉平寨,举行时间在每年的农历五月二十五至二十七日,一年一度的“龙舟竞渡”祭祀活动核心目的是祈求风调雨顺,国泰民安.龙舟竞渡期间,几十条龙船在清水江中划翔,百舸争流,江畔人山人海,好不热闹.同时还会举行 、斗牛、踩鼓等苗族传统活动.《苗疆闻见录》载苗民“好斗龙舟,岁以五月二十日为端节,竞渡于清水江宽深水处.其舟以大整木刳成,长五六丈,前安龙头,后置凤尾,中能容20多人.短桡激水,行走如飞”[1] 171.

苗族传统节日不同于现代国家和国际社会所设定的法定节日,一般是民族民间社会为巩固其生产生活秩序和延续文化脉络而建立或自然生成的.苗族传统节日是一种现象,一种文化,一种状态,更是一种生活.对于苗族文化传统节日拥有者来说,民族传统节日是流淌于他们日常生活的文化血液,是贯穿于他们日常生活的文化脉络,和他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苗族传统节日之所以能长期传承、生生不息,得益于在它的文化内涵中,有着难以替代的社会功能.苗族传统节日民俗最突出的文化意义和社会功能,正是在于象征性地表达和实际性地满足了一定地方社会族群内外交流交往的迫切需要和精神追求.以文化人类学的视野考察,施洞“姊妹节”和“独木龙舟节”具有以下一些传统功能:

(一)文化传承和民族认同功能

“民族文化传统节日是以特定的仪式隆重举行的标志性的活动.它是对一个民族的传统生活集中而充分的展现,在节日活动中,通过活动或活动仪式中的种种行为展示并建立了一个民族文化的整体系统.因此,节日活动本身就是民族文化的载体”[2].施洞苗族同胞每年坚守“姊妹节”和“独木龙舟节”,就是对民族文化的传承.在节日活动过程中,全体成员一起开展各种各样的活动,举行固定的仪式.姑娘们采摘南烛木叶、姊巅、蜜蒙花等各色花叶来制作彩色糯米饭,盛装踩鼓,彻夜游方歌唱.男子们则遵循着传统的规则,选取杉木,制作龙舟,运送龙舟,举行龙舟下水仪式,按照祖制,在规定的时间、规定的区域用规定的竞赛规则进行龙舟竞渡.于是通过“姊妹节”和“独木龙舟节”这两个传统节日载体的强化和传播,不仅是对刺绣、剪纸、银饰锻造等民族民间技艺文化传承的加强,而且是对苗族古歌、苗族鼓舞、祭祀文化、龙舟文化等苗族传统文化最直接的继承.

同时,在这样一个苗族所独有的传统节日里,传承和传播苗族所独有的文化,明显地增强了苗族这个个体民族群体的民族认同.传统节日有着显著的民族文化认同价值,能够增强本民族的向心力和凝聚力.施洞苗族同胞在三月十五日和五月二十五日这两个固定的日子里举行同样的仪式,过同样的节日,传承着苗族独有的文化,让其深刻体会到一种属于同一个族群的文化认同感.共同的节日习俗,使施洞苗族同胞各社会阶层之间产生文化认同感,有利于把他们凝聚在一个具有和谐文化的社群之内,创造一个更为和谐一致的文化空间.

(二)纪念和祭祀功能

在原始宗教信仰中,苗族同胞通过模仿自然界图腾物的形态、动作来表达图腾崇拜,以示对祖先和万物之神的敬仰,以此取悦神灵,祛除一切灾难,保佑人畜平安、五谷丰登.这种原始信仰的祭祀活动,是民间信仰的重要表现方式和内容,是人们向民间神祈求福佑或驱避灾祸的基本形式.由于有些活动规模较大,群众性强,内容丰富,因而逐渐演变为节日活动传承下来.譬如祖先崇拜、纪念英雄和宗教祭祀等就成了这种节日的重要功能.

施洞“独木龙舟节”是群众参和性极强的民间娱乐活动,是当地进行祭祀和承托神灵崇拜的重要载体.施洞龙舟竞渡的系列祭祀活动在农历五月二十日开始,持续四天,节日期间,在木材的选取、龙船的制作、龙舟下水仪式和龙舟竞渡等系列活动中,都有严格的祭祀仪式和传统规则.譬如以取木材制龙舟为例.“独木龙舟的选材一般以杉木为主,要求杉树没有被雷电击中过,没有被火烧过,这表示着该树没有受到过神灵的惩罚,还要求树梢没有折断过且长短一样,这表示家族团结齐心.杉木选定之后,把事先准备好的青布和摊线缠在树干上,代表后世兴旺,子孙像麻绳一样多.然后祭酒饭,烧香纸,杀鸭取鸭血淋在树干上祭请‘山神’‘树神’和‘地神’,体现了对神和大自然的敬畏.木材选好后,由一位儿孙满堂且知古礼的男性向树祈祷‘保佑老少安康,子孙昌盛’,祭祀结束后,由父母健在、儿孙满堂的一名男性动手砍第一斧,随后众人一起将树向东方 ,以表达对从遥远的东方迁徙而来的祖先的怀念”[3].运送木材的时候,沿途的亲友必敬以酒,赠鸭送鹅迎接龙木,并在龙木上系一条红缎带.木料运回寨子,全寨人都出来迎接,彰显了全体苗家人对接龙木的慎重和尊崇.

总结:这是一篇与传统节日论文范文相关的免费优秀学术论文范文资料,为你的论文写作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 微时代的中国传统节日文化传播 摘 要:微博与微信的普及成就了“微时代”强大的传播功能,“微时代”以新技术提高了人们对于传统节日的关注度,增强了人们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宣扬的“节。

2、 试析壮族传统节日文化的社会功能 【摘要】壮族传统节日文化蕴含着的社会功能是其世代相沿成习的内在性动因之一,试就壮族传统节日文化的社会功能作一粗浅探析。【关键词】壮族;传统节日。

3、 幼儿园传统节日文化课程实施和 摘 要:节日蕴含着深厚的民族传统文化底蕴,是中华民族千百年来的文化积淀。农村集镇幼儿园开展传统节日文化课程正体现了陶行知先生的平民教育理念和乡村。

4、 将传统节日文化融入小学语文教学之中 摘要:目前,大多数青少年学生已经不知道或者漠视具有民族特色的传统节日,而热衷于过西方的 "圣诞节 "、 "愚人节 "等,对于一些传统节日活动、仪式、意义。

5、 苗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功能 内容摘要: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建立在原始文明和农耕文化的基础之上的,它们来自民间,也发展于民间。被誉为“天下第一苗寨”的西江苗寨,位于贵州省。

6、 高中政治教学中传统节日文化渗透 传统节日文化是我国一笔丰富的民族文化遗产,是我国人的价值观的重要体现,更是民族精神与文化的结晶。高中时期作为学生成长将我国的传统节日文化渗透进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