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范文网-权威专业免费论文范文资源下载门户!
当前位置:毕业论文格式范文>本科论文>范文阅读
快捷分类:

关于抗震救灾论文范文 玉树抗震救灾彰显了民族团结伟大力量相关论文写作参考文献

分类:本科论文 原创主题:抗震救灾论文 更新时间:2024-03-22

玉树抗震救灾彰显了民族团结伟大力量是大学硕士与本科抗震救灾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优秀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下载,关于免费教你怎么写抗震救灾的成语方面论文范文。

“那个清晨,我们没有亲人,没有牛羊,流着眼泪看着倒塌的房屋时,来了金珠玛米;藏汉一家亲,同是中国人,有比奶茶还香浓的民族情,玉树肯定不会倒,青海一定会常青.”这是在玉树广为传唱一支歌曲,是对玉树抗震救灾的生动传唱,是新时期中华各民族面对天灾临危不惧,团结奋战,夺取胜利的凯歌!它的作者是65岁的仁措达丁.2010年4月14日玉树地震发生后,全国各族人民心系灾区,不分民族、地域和信仰,全力支援抗震救灾工作,这种高度团结的民族精神,集中反映了各民族血脉相通、心心相印的兄弟情谊,充分彰显了民族团结无坚不摧的巨大力量,是民族团结的伟大丰碑!它向世人展示了中华民族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同时,也给我们又留下了一笔丰厚的精神财富.

共产党的领导是民族团结的核心

民族团结是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基本特征和核心内容之一,它包括各民族之间以及民族内部的团结.社会主义社会各民族之间的团结,是以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党的团结为核心的,是以社会主义制度和祖国统一为基础的,这也是中国共产党和国家所追求的目标.在中国的历史发展中,曾长期存在着民族压迫和民族歧视制度.新中国成立后,处于不同社会发展阶段的各少数民族,经过民主改革和社会主义改造,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党和政府运用行政和法律的手段,禁止一切形式的民族压迫和民族歧视行为,从根本上废除了影响民族团结的落后制度,各民族经济、文化联系更加广泛,交流更加频繁,团结更加紧密,发展进步的政治环境和社会环境更加稳定.在党的领导下,由各民族组成的中华民族,焕发出蓬勃生机和旺盛活力,推动了各民族的经济、文化及其他方面的发展.

在2010年青海玉树抗震救灾斗争中,党所领导下的各民族团结所形成的巨大力量,得到了充分的显现.在危难时刻,各族人民团结一致,万众一心、同舟共济的民族精神,体现着社会主义制度最本质的内容.在整个玉树抗震救灾中,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共产党员充分发挥了领导核心作用和先锋模范作用,以其崇高的思想境界实践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用自己的行动表达着对人民的赤诚和忠心,那种一切为了生命、一切为了人民的信念,赢得了民心、凝聚起了民众抗震救灾的力量,成为灾区各族人民群众的主心骨,他们所展示出来的精神风貌,成为鼓舞受灾地区各族人民团结救灾的强大精神动力.

地震发生后,远在万里之外访问的胡锦涛总书记果断压缩出访行程提前回国.他说:“在这一困难时刻,我需要尽快赶回国内,同我国人民在一起,投入抗震救灾工作.”在党中央国务院的紧急部署下,从中央到灾区一线,各级党组织全力以赴投入抗震救灾.充分体现了党和国家维护人民群众利益的核心价值观.正是党和人民心心相系的这种深厚情感,抵御着灾害带来的伤痛,温暖着灾区各族群众的心,使灾区人民体会到了一个多民族团结的强大国家,不仅能为灾区各民族遮风挡雨,使他们免遭风刀霜剑的伤害,更让灾区人民找到了恢复正常秩序、加快恢复重建的信心.

在党的领导下,各族人民手牵手、心连心、肩并肩,突击抢险,挽救生命的那种相依相助,心手相连的亲情,不仅感动着玉树灾区人民,也感动着全国人民.省委在总结玉树抗震救灾工作时认为,抗震救灾工作中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民族团结、宗教和睦、众志成城、共克时艰.玉树地区除了主体民族藏族之外,还居住和生活着汉、回、土、蒙古、撒拉等15个民族,各民族谁也离不开谁的思想已深深根植于这片高原土地.当灾难发生后,各族干部群众不分地域、不分民族、不分信仰,用血肉之躯抢救废墟下的每一个生命.在抢险救灾、清理废墟、重建家园的现场和工地上,到处都是各族兄弟携手奋战的身影.省委书记强卫同志说,“这是一次团结互助的大救援”,“各族群众不分彼此、互相帮助、奋勇自救,都再一次证明了党的民族宗教政策的正确,向世人展示了中华民族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在玉树抗震救灾中,各族人民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党领导下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的深刻内涵.

共同的理念是民族团结的基础

当一个民族面临危难的时刻,是最能体现其民族精神的时刻,也是最能显示其民族团结的巨大力量的时刻.玉树在危难降临之际,各族同胞都是一家人的观念瞬间得到了升华,热爱人民、尊重生命成了玉树抗震救灾中的共同理念.在抢救生命的紧急时刻,只要有一线希望,就要付出百倍的努力,生命营救所体现的抗震精神,把各族人民紧紧的连在了一起.地震发生后,全国人民纷纷向灾区伸出援助之手,汉族、回族、撒拉族、蒙古族及其他民族的救援队,从祖国各地纷纷而来;佛教、伊斯兰教、基督教、天主教、道教界等以及各行各业的人士分分捐款、捐物.他们不计个人得失,不顾生命危险,全力支援抗震救灾工作,体现了各民族兄弟不离不弃,生死相依的民族骨肉深情.经过这次灾难,我们更为深刻地感受到,共同的理念,是民族团结的坚实基础,在灾难面前,只有民族团结,才会产生无坚不摧的力量.

玉树大地震再次使中国成为世界关注的焦点.世界在注视着中国,注视各民族在这场灾难面前的表现.而中国人民与自然灾害抗争的精神,也同样感动整个世界.这种感动已经不是地震本身,而是各民族团结一致应对灾难的感人行动和全国人民在面临灾难时所显现的民族精神.北京大学教授张岱年曾用“厚德载物,自强不息”来概括和总结中华民族精神,这正是我们各民族的核心价值观,也是民族团结的精神之所在.中华民族在经历过灾难后还依然能够顽强地在这个世界上生存、繁衍、发展壮大,正是各民族的向心力、凝聚力的展现.面对着各种天灾和人祸,我们依靠各民族的团结,坚定的走过来了,形成了坚如磐石的伟大的中华民族,缔造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玉树的抗震救灾再次证明,民族团结是祖国统一、繁荣富强的根本保证.一个强大的国家,必然是一个各民族团结统一的国家;没有各民族的大团结,中华民族的强盛,是永远不可能实现的.各民族的团结是中华民族的光荣传统,也是中华民族繁荣发展的重要保证.中华民族之所以能生生不息,靠的就是各民族团结友爱,共生互补,正是这种相互依存的亲密关系,孕育了我国民族团结友爱的宝贵传统.近代以来,我们的国家积弱积贫,人民饱受欺凌.当时西方人普遍认为中国必然像奥匈帝国等多民族国家一样,分裂为无数的单一民族国家.但是,他们的预言错了.中华民族不仅没有分裂,反而打败了侵略者,赢得了民族的独立、自由和统一.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够浴血奋战、浴火重生,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各民族在反对共同敌人的斗争中形成了休戚与共、荣辱一体的命运共同体.在同仇敌忾、共御外侮的过程中,不仅民族团结友爱的优良传统得以空前的光大,而且中华民族从自在的联合走向自觉的联合,团结一致走上了通向伟大复兴的征程.

建国60多年来,中华民族在前进过程中克服了来自政治领域、经济领域和自然界的种种困难和考验,顶住了来自国内外的种种压力和挑战,使我国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健康有序地蓬勃发展,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各民族始终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同心同德、并肩战斗.今天“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的理念,已经成为各族人民的自觉行动,共同奋斗、共同发展的主题和各族人民的共同追求.这就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不断前进的力量源泉.

共同的目标是民族团结的前提

玉树发生强烈地震,瞬间房倒屋塌.在第一时刻,各方救援人员迅速集结,在高原上展开了艰苦卓绝的救援行动.在这场抗震救灾斗争中,我们的党、军队和各族人民以无所畏惧的英雄气概,凝聚成不可战胜的强大力量,涌现出许许多多英雄集体和模范人物.民族团结抗震救灾的故事,就像三江源头上的涓涓溪流,流淌不断.水乳交融的民族亲情,体现了中华民族大家庭处处充满了温暖和关爱.从不惜一切代价抢救生命,到为受灾群众播洒人文关爱;从信息公开,到举国哀悼日活动,处处彰显着文明进步的精神.以全社会的力量去救助生命的壮举,让生命价值获得了最大尊重.正是这些感人肺腑的场面,激励着玉树人民勇敢向灾难抗争,也感染着五湖四海、天南地北的不同民族的人们,向灾区人民伸出了温暖援助之手.在抗震救灾中,我们看到不同民族、不同宗教、不同信仰的人们,相互安慰、相互支持、团结一致、共御灾难,表现出了深深的人文关怀和民族团结的协作精神.这种精神来源于为中华民族的振兴的共同目标.玉树人民遭受地震灾害,中华各民族无不痛感悲伤和担心.因为他们是我们的兄弟!他们的痛苦就是中华民族共同的痛苦,“谁也离不开谁”的骨肉之情,不容我们有丝毫的懈怠,必须同玉树藏族人民站在一起,抗震救灾,为玉树人民再创一个更加美好的社会主义新玉树!

总结:该文是关于抗震救灾论文范文,为你的论文写作提供相关论文资料参考。

参考文献:

1、 民族团结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现状 [摘要]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要深入开展民族团结教育,巩固和谐的民族关系,促进各民族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青海省海南州共和县是少数民族聚居。

2、 传统节日如何促进民族团结进步 【摘要】在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中,应以传统节日的时间要素促进建立民族团结进步的常态机制;以传统节日的空间要素给力营造民族团结进步的良好氛围;以传。

3、 兵地共浇民族团结花 “船的力量在帆上,人的力量在心上。做民族团结重在交心,要将心比心、以心换心。”习近平总书记会见基层民族团结优秀代表时强调。麦麦提图如普·穆萨克。

4、 论民族文化建设对促进民族团结进步积极影响 文化是民族的重要特征,同时也是一个民族生命力和创造力的来源。民族文化是民族社会历史发展的产物,是民族精神层面的重要体现,对促进民族团结进步有着至。

5、 民族团结进步和文化软实力建设 [摘要]民族团结是社会稳定的重要政治基础,祖国统一、民族团结是各族人民之福,祖国分裂、民族冲突是各族人民之祸,加强民族团结是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之。

6、 民族团结谋审判事业促和谐 近年来,三江侗族自治县人民法院以维护湘黔桂三省交界稳定,促进民族团结和谐为己任,巡回在田间地头农户家,积极调处发生在少数民族生产生活中的矛盾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