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范文网-权威专业免费论文范文资源下载门户!
当前位置:毕业论文格式范文>本科论文>范文阅读
快捷分类: 新农村建设论文 农村文化产业概论论文 新经济杂志 农村新技术杂志 新课程导学期刊 新制度经济学论文 我国新农村建设论文 新农村论文 参考文献新农村 新农村建设参考文献 2018参考文献新农村建设 新农村建设论文结论

关于新农村论文范文 反规划理论在新农村规划建设的应用相关论文写作参考文献

分类:本科论文 原创主题:新农村论文 更新时间:2024-04-06

反规划理论在新农村规划建设的应用是适合新农村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相关本科毕业论文,相关新农村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下载。

[摘 要]“反规划”是规划程序上的一种反动,是一种逆向的规划过程,即规划首先从非建设用地入手,优先进行不建设区域的控制来进行空间规划的方法.对于新农村的规划建设而言,应极力保持原有的自然山水肌理、乡土风情、民俗文化,营造具有特色的新农村.

[关键词]反规划;新农村;生态

[中图分类号]TU311 [文献标识码]A

1 新农村规划建设现状分析

近年来,伴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广大农村地区也进入了建设高峰期.不可否认,农村建设在短时间内提高了农村居民的生活质量,但是缺乏规划管控和引导的建设给土地的生态环境和文化遗产带来灾难性破坏.农村建设用地、农业用地和生态用地布局不合理,宅基地无序建房和肆意侵占耕地兴建住宅、墓地的情况随处可见.社会主义新农村更是被机械地理解为宽直的道路、气派的广场、华丽的洋楼以及钢筋混凝土硬化河道,形式主义和展示性的样板式政绩工程到处泛滥.正如快速城市化带来的千城一面一样,广大农村相继抛弃传统特色,形成“千村一面”;农村建设量的增加更是加剧了生态环境恶化.

一是大地破碎化.村庄建设无序蔓延,路网建设缺乏考虑,各种方式的开发建设项目、水利工程、河道硬化都使得原本连续、完整的自然生态肌理逐渐破碎,自然生态过程的连续性和完整性遭到损害.脆弱的农村生态系统遭到破坏,特别是水系统.大规模的乡村建设工程会加剧这种破坏作用,随着人类生态足迹的加深,带来的破坏业越来越严重.

二是农村传统文化的丧失.农村城市化使得中国不同地域的广大农村地区几千年来不断适应和改造自然环境而形成的特色景观和文化遭受巨大的冲击.手头宽裕的农村居民为改善居住条件,对欧式别墅和小洋楼特别热衷,农村特色乡土文化和景观毁灭的进程越来越快.

农村的生活方式、土地利用和承担的职能与城市不同,传统的城市规划方法在新农村规划建设中的意义并不大.因此,我们需要采取一种逆向规划的思维方法,控制和保护各类非建设用地,实现广大农村和自然系统共生.

2 反规划理论

在传统的新农村规划中,一般先预测规划期末的人口规模,然后根据人均用地指标确定用地规模,之后再进行土地利用规划和空间布局规划.而不建设区域往往是是基本农田或因地形地势不适合建设的零碎地块,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空间保护格局,缺乏系统的、长远的考虑,割裂了村落肌理.

“反规划”并不是反对规划,而是与传统的建设用地规划相反,规划建设从非建设用地入手,其工作方法是先规划各类生态用地,建设各类生态设施,再安排建设用地,是一种逆向的规划过程.

3 “反规划”理论在新农村规划建设中的应用

3.1 村庄规划与生态基础设施(Ecological—Infrastructure)建设相结合

生态基础设施(EI)是维护生命土地的安全和健康的关键性空间格局,是人类获得持续的自然服务的基本保障,是土地开发利用不可触犯的刚性限制.在新农村规划建设中,必须将生态和遗产的安全网络建立放在首位,才能保障国土安全,为和谐社会的建立创造条件.因此在规划建设中,将生态基础设施作为村庄规划中空间结构的主要轴线,先于建设用地的规划和设计进行编制.

土地是有限的,建设用地的扩张和基础设施建设是必须的.而建设用地与自然生态系统的并不是相对立的.这意味着只要通过严谨、科学的思考与论证,通过生态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国土安全格局的确立,充分发挥自然系统的生态服务功能,增强自然生态系统的免疫力,农村建设对自然生态系统的影响是可以大幅减小的,许多破坏是可以避免的.

在实际建设中,要避免因盲目建设造成自然生态景观基质的破碎化,以自然村为基点,依据地形地势因地制宜,保持原有的自然山水肌理,反对大拆大建,不开山、不填塘、不围湖、不砍树;避免在河流水系治理时裁弯取直、混凝土护堤衬底、筑坝拦水等,保持河流水系的自然形态;尽量形成和谐、自然、特色的田园农庄,将传统的“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融入农村规划建设中.

3.2 民间乡土遗产景观的保护与鄉土特色建设

乡土遗产景观是指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得到政府和文物部门保护的,对中国广大城乡的景观特色、国土风貌和民众的精神需求具有重要意义的景观元素、土地格局和空间联系,它是人地关系不断试验的产物,是千百年来人与自然不断较量、调和的过程打在大地上的烙印,如风水树、池塘、小溪、界碑等.对于扎根于土地的农民而言,这些元素就是他们一辈子的精神寄托,也是构成中华民族草根信仰的基础.乡村遗产景观是长期的农业社会积淀的升华,都与先民所处的农村社会环境、所习的农业生产生活方式紧密相关,而这些不同形态的中华文明精粹大量贮藏于乡土景观之中.随着社会不断向前发展,大部分乡土遗产景观已经破坏,遗留下来的部分更是值得我们保护和珍惜.

新农村规划建设中,假如我们把新农村只是简单的理解为物质空间建设,就很可能把中国城市化模式带到农村地区,带来一系列弊病:大拆大建兴起、弯曲的河流被笔直生硬混凝堤坝土禁锢、风水林被人工草皮替代、祠堂被现代建筑取代、风水塘成了喷泉广场等等,草根信仰的基础灰飞烟灭.

无论社会发展到何种阶段,农村乡土文化始终有其独特价值.因此,建立一种生态和遗产景观安全结构迫在眉睫,只有这样才能保障民族文化身份的安全、土地信仰、民间草根信仰的安全,建设经济和精神文化都富足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早在20世纪70年代和80年代,英美两国就分别编制了乡土遗产保护规划.

3.3 协调好生态基础设施建设与经济发展关系,提高农村居民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

良好的生态环境为经济的发展创造十分有利的条件,经济的发展又会增加生态环境保护的资金,加快环保事业的发展.在我国新农村实际建设中,经济发展一般是粗放型增长,也就是依靠更多的能源资源投入.而能源资源的大量开采消耗最终会导致生态环境恶化,这是无法避免的问题.一旦污染量超出生态环境的承载力,环境质量会急剧下降,危害不仅仅是人类.因此,生态基础设施有必要作为一种基础性框架先行建设,当经济发展和生态基础设施发生矛盾时,应优先考虑生态基础设施建设.

农村是一个生态环境相对较好的地区,生态基础设施的建立有着一定的优势;但是农村又是一个生态环境保护意识相对较差的地区.必须要树立农村居民的生态环境保护,贯彻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环境价值观.绿水青山意味着优美的人居环境、清新的空气和清洁的水源,可以大幅减少因治理环境问题所花费的人力物力财力投入,促进经济发展.

4 结语

“反规划”理论作为新农村规划建设的新途径,突破传统规划方法对农村规划建设的束缚,为农村发展提供了一个富有伸缩性的空间,保证农村地区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俞孔坚,李迪华.“反规划”途径[M].北京:中国建筑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

[2]骆中钊.新农村规划、整治与管理[M].北京:中国园林出版社,2008.

[3]戴海蓉.关于“反规划”的思考[J].中外建筑,2010(2).

总结:本论文为免费优秀的关于新农村论文范文资料,可用于相关论文写作参考。

参考文献:

1、 新农村文化建设背景下培养新型农民 [摘 要]农民群众是我国农村地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最重要力量,而农民群体素质之高下必然会直接影响到我国农村地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进程,也会成为关。

2、 音乐文化在新农村文化建设中的价值和实现路径 摘要:一般来说,人们在精神世界的富足需要有音樂的陪伴,是每个人工作和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村也不例外。本文以农村为主体,探究音乐文化在农村中的实。

3、 全面依法治国下新农村法制建设现状 摘要:改革开放以后,农村法治进入发展阶段,在党和政府的治理下,农民法律意识提高,村“两委”依法办事的能力有了提高,农村生活的各个方便基本上实现了。

4、 论我国新农村建设理论和实践要求 我国新农村建设是一项史无前例的伟大事业,其历史与现实意义都十分重大,其理论与实践要求是多方面的,但从目前实际来看,我们需要注意以下几点:一、主题。

5、 园林式生态农业新农村规划和绿化设计 摘 要 随着“三农”政策的不断深入,农村经济得到高速发展,呈现出方兴未艾的趋势。关注农民的生活质量备受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高度重视,为此围绕提高农民。

6、 关于加强新农村法治建设 摘要:农村法治建设是促进国家长治久安,实现农村经济社会快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本文作者在深入调查的基础上,归纳了我国新农村法治建设存在的主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