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范文网-权威专业免费论文范文资源下载门户!
当前位置:毕业论文格式范文>本科论文>范文阅读
快捷分类: 关于聊斋的论文题目 新聊斋期刊 聊斋志异的婚恋的开题报告 关于聊斋志异的论文题目 聊斋志异商人开题报告 聊斋志异的论文

关于聊斋俚曲论文范文 聊斋俚曲集饮食文化分析相关论文写作参考文献

分类:本科论文 原创主题:聊斋俚曲论文 更新时间:2024-04-06

聊斋俚曲集饮食文化分析是关于本文可作为相关专业聊斋俚曲论文写作研究的大学硕士与本科毕业论文聊斋俚曲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

文章编号:1002-3712(2011)04-0090-10

摘 要:《聊斋俚曲集》是蒲松龄创作的重要白话著作,语言通俗,内容丰富,不仅成功刻画了栩栩如生的诸多人物形象,而且为读者展示了当地极富特色的饮食文化.对这些饮食文化进行系统研究,可以了解地域、气候、人文等因素对饮食结构和饮食习惯的影响,可以认识民风与饮食的关系.文章从饮、食两个方面系统地介绍了俚曲中所反映的饮食文化特点,同时分析了与饮食有关的特殊动词.

关键词:蒲松龄;聊斋俚曲集;饮食文化;近代汉语

中图分类号:I207.419文献标识码:A

孙中山先生说:“中国近代文明进化,事事皆落人之后,惟饮食一道之进步,至今尚为文明各国所不及.”我们暂且不论孙先生说这番话的初衷,单说饮食,它的确是中国独特的民俗文化之一.由于受到地域因素和人文因素的影响,我国各地的饮食习俗也千差万别,异彩纷呈.蒲松龄所处的淄博地区,位于我国北方,地势南高北低,中部低陷,北部多为平原,土地平坦肥沃;地处暖温带,属半湿润半干旱的大陆性气候.地理环境使得本地区的农作物主要以小麦、高粱、大豆、花生、水稻等为主,并直接影响了本地居民的食物结构及饮食习惯,甚至烹调方式.淄博地区以蒸煮、烧烤类面食为主,辅以杂粮制品,例如饼、馒头、煎饼、水饺,以及馓子、窝头、糊突(杂粮做的稀饭),等等,这些食品在聊斋俚曲中有大量的反映.居民日常生活中有饮烧酒、喝白开水的习俗,这在聊斋俚曲(聊斋俚曲以下简称俚曲)中亦有反映.本文用例除特别注明,均引自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版《蒲松龄集·聊斋俚曲集》.

一、饮品

1.酒

中国的酒文化源远流长,在商周时代,先民就已经开始大量酿制黄酒了,宋代蒸馏法的发明,使得白酒成为日常饮用的主要酒类.酒,既不能解渴,也不能充饥,但是可以左右人的精气神儿,因此自古至今,无论达官贵人,还是市井草民,无不遵循着“无酒不成席”的习俗,红白喜事,走亲访友,科举升迁,每每举杯换盏,开怀畅饮,即便闲来无事,也会居家自饮.饮酒成为我国居民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北方尤甚.俚曲中为我们描绘了大量的饮酒场面.

(1)自斟自酌.《俊夜叉》:“酒肉赔着心欢喜,一时没了就是发作.”《蓬莱宴》第四回:“那开元通宝,成堆成筐;锅有剩饭,家有余粮;旺活的鲜鱼来下酒,崭新的绸缎做衣裳.”《富贵神仙》第三回:“张官人下了驴,沽了一壶酒来吃了,又喂了喂那驴,才又走了.”自斟自饮,大多是为了打发时间,或者解除劳累.

(2)离别饯行.《蓬莱宴》第五回:“相公于是打点琴剑书箱,又摆下酒,夫妇对饮相别.”为朋友饯行没有酒是说不过去的.“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的依依惜别之情令人叹惋.但是“饯”的本义原与酒无关.《说文解字》:“饯,送去食也.”《字林》也说:“饯,送行馈饥也.”《诗经·邶风·泉水》:“饮饯于祢.”“饮饯”并举,也说明早期的“饯”与酒不相干.

(3)宴请亲朋.《蓬莱宴》第二回:“且不说娘娘在蓬莱和众仙饮酒,却说吴彩鸾奉娘娘令旨,去取碧藕,一驾云头,到了华山,看不尽的景致.”宴请更是不能没有酒的,无论家宴还是国宴,否则被视为不够重视.

(4)庆祝节日.《富贵神仙》第五回:“五月五日是端阳,角黍香,菖蒲酒满觞,艾虎挂门旁.”

另外,在中国的酒文化中,有“酒过三巡,菜过五味”的说法.所谓“三巡”,就是说酒已经喝了三遍(就是三杯),表明宴饮到了一定的程度,可以切入正题了,或者暂告一段落,有时也指宴饮到了尾声.《禳妒咒》第十一回:“子雅说酒已过三巡,丽华先合恁高大叔豁一拳.”《增补幸云曲》第二十二回:“二人上楼,拉开桌椅,摆下酒席,吃过三巡.王龙说:‘咱不是这么闷吃,还该找个法儿玩玩.’”因此《红楼梦》第六十五回说:“尤三姐便知其意,酒过三巡,不用姐姐开口,先便滴泪泣道:‘姐姐今日请我,自有一番大礼要说.’”是其例.这种习俗一直保留到现在.

酒过三巡切入正题或者“酒不过三巡”的说法,可能源自古代的礼制.《左传·宣公二年》:“其右提弥明知之,趋登曰:‘臣侍君宴,过三爵,非礼也.’”《晏子春秋·内篇谏上·景公饮酒酣》:“公曰:‘若是,孤之罪也.夫子就席,寡人闻命矣.’觞三行,遂罢酒.”《论衡·语增》:“赐尊者之前,三觞而退.过于三觞,醉酗生乱.”“爵”“觞”均为饮酒之器.我国民间有“事不过三”的说法,是否与“酒不过三巡”有联系,待考.

“三巡”最早出现在《左传·桓公十二年》:“伐绞之役,楚师分涉於彭.罗人欲伐之.使伯嘉谍之.三巡数之.”以后的典籍也多有出现.《古尊宿语录》:“祖师门下客.长舒两脚睡.食後三巡茶.以表山僧意.”《五灯会元》:“十字街头吹尺八,村酸冷酒两三巡.”《水浒传》第二十四回:“一连斟了三巡酒,那婆子便去荡酒来.”

2.茶

中国人有“关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的说法,喝茶已经成为中华民族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唐代陆羽《茶经》说:“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闻于鲁周公.”茶是中华民族的自豪与骄傲.俚曲中“茶”的出现频率极高,可见其与百姓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有些指的是一般意义上的茶,如《姑妇曲》第二回:“拉到家,用香茶,一日三时供养他.”但是有些是指白开水,这恰恰说明了当地的饮食习惯:喝白开水称为喝茶,其温度由天气来决定,天热的时候喝凉的,天凉的时候喝热的.如:

《富贵神仙》第三回:“病难熬,托仗主人情义高,白日把饭做,夜晚把茶烧,一泡尿也是架着溺.”“把茶烧”就是把水烧,鲁中南地区常把烧水说成“烧茶”、“炖茶”.例如:“渴死我了,你赶紧烧茶喝去!”又如:

《富贵神仙》第八回:“娘子出的房来,听了听,天交三鼓,便回房来,炖了一壶茶,盛了一碗棋子.”

《禳妒咒》第七回:“大嫂请进屋里坐,我叫江城去炖茶.”

《翻魇殃》第二回:“来到家,来到家,也不饭来也不茶.”本例是说:来到家里,饭也不吃,水也不喝.

二、食品

1.糊突

糊突是我国北方的一种常见食品,多用小麦面、玉米面、高粱面、豆面等加入其他粮食颗粒或者地瓜、南瓜、菜叶之类,加水熬制而成.《俊夜叉》:“俺一日挣了一升糊突面,白日里给人家纳鞋底,夜晚纺到三更天,百般苦楚都尝遍.”“糊突面”就是用粮食磨成的、做糊突用的面粉,有时将豆子等用碓舂成粉状也称糊突面.《墙头记》第一回:“你大号红粘粥,你名突你姓胡,原来你是高粱做.热了烫人嘴巴子,薄了照出行乐图,老来相处你这桩物.”这里说的糊突便是高粱做的.根据不同的口味,糊突有稀稠、咸甜淡之分,深为北方人喜爱,尤其是冬天.又如:

《慈悲曲》第一回:“一日吃了两碗冷糊突,没人问声够了没.我的天来咳,数应该来,应该数!”

《墙头记》第一回:“这不是还不曾晌午,早晨吃了两碗糊突,两泡尿已是溺去了,好饿的紧!”

我国北方的糊涂面大多是用碓加工的,碓是农村常见的一种舂米工具,几乎家家都有,舂米称之为捣碓或者掐碓.《寒森曲》第六回:“这回到了阴城里,不是碓捣是磨研,这苦蝼蚁残生何足算.”《磨难曲》第二十八回:“张鸿渐中了魁,他既归俺也归,他无罪俺有甚么罪?只是合他在一县住,恐怕将来吃他亏,心里扑咚常捣碓.”

总结:该文是关于聊斋俚曲论文范文,为你的论文写作提供相关论文资料参考。

参考文献:

1、 聊斋俚曲集中漫(慢)的特殊意义和用法 摘要:蒲松龄《聊斋俚曲集》中的“漫(慢)”有否定副词、程度副词和语气助词等三种特殊的虚词意义和用法。认清楚这一点,可帮助我们有效地防止和纠正对《。

2、 聊斋俚曲部分方言词注解 摘要:《聊斋俚曲集》是蒲松龄用山东方言(主要是淄博方言)写的一部通俗白话作品,其中有很多词语仍然在使用中。有些词语,众多注家所注多有异处。本人结。

3、 聊斋俚曲勘误举例(续) 中图分类号:I207 3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3712(2009)02-0076-09[续2009年第1期]19、一个个绑起来。

4、 聊斋俚曲蓬莱宴本事考论 摘要:蒲松龄的聊斋俚曲《蓬莱宴》,是以唐人裴锕《传奇》中的《文箫》一篇为本事而进行的再创作。《蓬莱宴》脱胎于《文箫》而又超越了《文箫》,在思想内。

5、 聊斋俚曲俗字例解 摘要:蒲松龄《聊斋俚曲集》中有大量的方言俗字,是研究近代汉语汉字的重要材料,可以补充和是正相关辞书,也可解证现代山东方言乃至北方其他方言的一些。

6、 聊斋俚曲中人伦关系 摘要:在聊斋俚曲中,人伦关系成为蒲松龄反映当时社会生活的一个核心内容,主要有父(母)子关系、兄弟关系、婆媳关系和夫妻关系,不仅表现了他浓浓的儒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