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范文网-权威专业免费论文范文资源下载门户!
当前位置:毕业论文格式范文>本科论文>范文阅读
快捷分类: 论文小学激趣教育范文参考 礼趣多个性杂志 汉字文化趣谈论文 开题报告姓名探趣 数学趣题小论文 欧逸文论文

关于逸趣论文范文 作家们美食逸趣相关论文写作参考文献

分类:本科论文 原创主题:逸趣论文 更新时间:2024-04-09

作家们美食逸趣是关于本文可作为逸趣方面的大学硕士与本科毕业论文逸趣网络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论文写作参考文献下载。

莫言的美食

莫言是第一个中国文学的胜利者,有人说莫言会找翻译.到底莫言会找翻译,还是翻译会找莫言,无从寻觅也不必寻觅.爱默生说,深海处还有更深的海床.我说,莫言的深海处,是一片有关吃的海床.

我从莫言一首回忆童年的打油诗里,看出端倪:"不才生在平安庄,从小吃草与秕糠.忽然一日吃鸡蛋,犹如打开一扇窗."(《忆童年吃鸡蛋》)读到这首打油诗,我笑了.莫言说过,饥饿是他写作的财富,此言不虚.上世纪文革前后,在山东高密的平安庄,有个"右派"被遣返老家,他跟莫言一起干农活,聊到一作家写书得了稿费,一天三顿饭顿顿吃饺子.每天都能吃饺子,那多幸福呀.莫言特羡慕作家这个职业,就攒足劲开始写小说.

现在的莫言,长得非常富态.这个稍胖文人,可就在十二岁的童年,因饥饿难耐,偷吃了生产队地里的胡萝卜,而被押解到地头毛主席像前罚站,几乎被打死.《透明的红萝卜》是彻心彻腹的表达,那种饥饿和屈辱成了莫言最刺心的痛苦,这是莫言今天为什么不断咏叹食物的原因所在.

饥饿的终点,是死亡.只有凭着勇气脱离死亡的人,才会受到刺激,很想改变处境,让自己吃好.既然已倔强,就倔强到底、彻底倔强,莫言只能靠自己的笔来不断挣脱.《透明的红萝卜》里的黑孩,偷了红萝卜和地瓜,一句话不说,在打铁的火炉上看萝卜金黄,看地瓜爆炸,是一种吃的悲愤;《红高粱》里的"我爷爷",黄瓜拌烧肉、单饼卷鸡蛋、红薯干或高粱面的窝窝头,吃饱了枕着麦个子,则是一种吃的幸福.

莫言写散文《吃相凶恶》,写小说《粮食》,写中长篇《红高粱》、《透明的红萝卜》、《天堂蒜薹之歌》、《食草家族》、《酒国》,都离不开"吃"."吃",成了莫言作品的关键密码.莫言曾写道:饥荒年代,一位农妇偷偷将生产队的豆子完整地吞进肚子,回家后再将豆子吐出来,喂给饥饿的孩子和濒死的婆婆,自己"死蛇一样躺在草上,幸福地看着他们围着瓦盆抢食."这样的文字,只有经历过苦难并敬畏粮食的人,才能写出来.

在成为作家之前,莫言曾编过"吃"的顺口溜.有一次,村里放《列宁在1918》的电影,莫言编的几句顺口溜,在当地广为传唱:"列宁同志很着急,城里粮食有问题.马上去找瓦西里,赶快下乡搞粮食."2012年10月11日18点40分,瑞典电话通知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莫言的妻子杜芹兰正把葫芦馅的饺子出锅."不管得不得奖,包了一顿饺子.生存就要吃,想着吃好,才能心里亮堂".

记得当年土耳其作家凭《我的名字叫红》获诺奖,不久帕慕克到中国访问,只和莫言私下吃了一顿饭.莫言后来透露:"我们没谈文学,只谈美食."莫言酷爱面食,他的代表作《丰乳肥臀》在日本上架时,买一套书送一盒馒头,这是知立市称念寺大和尚的策划.2000年春节,大和尚和馒头店老板专飞北京,带了几種"莫言馒头"样品,莫言最终选了一种小麦颜色的,看上去略显古朴,"莫言馒头"由此诞生.

莫言的家乡在山东潍坊高密.高密有非常多的小吃,如朝天锅、景芝小炒肉、密州烤鸭、诸城辣丝子、杠子头火烧,这些舌尖上的美味养育了莫言,它们也始终贯穿在莫言作品中.莫言的作品通过写吃,体验人生真味,感悟生存之道.山东乡间的吃,在莫言的《故乡美食》得到淋漓尽致的体现:"韭菜炉包肥肉丁,白面烙饼卷大葱,再加一碟豆瓣酱,想不快乐也不中."莫言在其《咏故乡高密》有曰:"石磨火烧咬头好,韭菜炉包滋味香."据莫言女儿管笑笑回忆,有时候她会被爸爸、妈妈捣鼓去北京郊外摘野菜.每逢采野菜回来,爸爸会兴致很高地下厨,她在一旁帮忙打下手.这样,晚上饭桌就会有一些野菜+韭菜馅的烙饼,或是野菜+韭菜馅盒子,全家人围着桌子享用自己的劳动成果,其乐融融.

莫言的美食,从头到尾,看上去并不美;但是,能填饱肚子的食物,即使贫贱,也是美的,也是乡情的.这是一种心灵会意上的高贵.一个人最痛苦的,不是吃不到美食,而是心中没有了美食.要留一点童心在内心深处,哪怕只是一个很小的角落里,请保持对食物的童心,这一点会让人活得很快乐.

美食圣手汪曾祺

作家洪烛写过一本《美食家是怎么炼成的》.他说,自己不是美食家,只是饮食文化的票友.洪烛说,他写的美食故事,跟李渔、袁枚、周作人、梁实秋、汪曾祺等前辈相比,差老远呢!

尤其是汪曾祺,让洪烛领略到他的大雅,乃至大俗;而在他身上,大雅和大俗,从容地活在一起.汪曾祺喜欢在家中烹饪,觉得跟做文章一样刺激,讲究起承转合、绘声绘色、画龙点睛.烹调手段和写作方法息息相通.

汪曾祺的文学作品,在平淡中出奇,在亦庄亦谐的语言风格中,流露出人性的光辉.汪曾祺美食文章中,也处处体现出对人之真性的赞美.

汪曾祺的一生经历,从地域上看,由故乡高邮到抗战时期求学昆明,后蛰居上海,再到"文革"中下放于塞外农场,最终长期定居北京.丰富的阅历加之汪曾祺美食家的品味力,各地的饮食文化在汪曾祺笔下成了一幅"清明上河图"长卷.

如果说《故乡的食物》、《故乡的野菜》、《故乡的元宵》,是属于作者对童年故乡的温馨记忆;那么《昆明的果品》、《昆明的吃食》、《昆明菜》等就是属于对昆明的回味;而《豆汁》则是属于老北京的市井印记.作家似乎意犹未尽,还创作了《萝卜》、《豆腐》、《咸菜与文化》,虽是各地都有的食物,却写出了各地特有的风情.北京水疙瘩的甜,天津冬菜的脆,保定春不老的香等中国美食,在汪曾祺眼里是体现了一种自然的、无冲动的、永恒的神力,它体现了生命自身的含蓄、平稳的特征.

我每次读汪曾祺美食作品时,都会不经意就想起另外两个作家——沈从文和孙犁,似乎他们的作品中有很相近或相通的地方,或许是文中荡漾着的那层淡淡的诗意吧.汪曾祺笔下谈吃,既是在谈"吃"之俗趣,也在谈一方水土、一方风俗.

在汪曾祺笔下,食物有地域性格.如《胡同文化》一文中,汪曾棋写道:"北京人易于满足,他们对物质生活要求并不高,有窝头吃就知足了.大腌萝卜就不错.小酱萝卜,那还有什么说的.臭豆腐滴几滴香油,可以待姑奶奶了.虾皮熬白菜来了,嘿!"真是妙,把老北京的家常小吃写绝了!

在《故乡的野菜》一文中,汪老对枸杞头有一段描写:"春天的早晨,尤其是下了一场小雨之后,就可听到叫卖枸杞头的声音.卖枸杞头的多是附近郭村的女孩子等女孩子也不把这当正经买卖,卖一点钱,够打一瓶梳头油就行了."这里,汪曾祺为故乡注入了宁静的诗意.

汪曾祺是个有"饮食境界"的人.所谓饮食境界,就是由环境、气氛和心境融合成的饮食情趣和品位.他以温婉风雅的文笔娓娓道来,写得很有"学问".《故乡的食物》最能代表汪曾棋亲近"俗趣"的平民立场,"最是暖老温贫之具"的炒米、应急充饥的焦屑、端午节的鸭蛋、飘雪时的咸菜茨菇汤,还有虎头鳖、昂嗤鱼等,都是名不见经传的家常餐饮.

《故乡的食物》有一段对蚬子的描写:"蚬子是我所见过的贝类里最小,只有一粒瓜子大.蚬子是剥了壳卖的.剥蚬子的人家附近堆了好多蚬子壳.蚬子炒韭菜,很下饭.这种东西非常便宜,为小户人家的恩物."他对民间俚食,抱着欣赏和赞许的态度,从中体悟着普通百姓的生活情趣.汪曾祺的吃,是平民的吃、家常的吃,始终怀抱着对底层民间的亲和力.汪曾祺的美食文章,无不显示出对民间饮食情趣的挚爱.

而在汪曾祺谈吃的散文中,知识与趣味的结合更是随处可见,他似乎对每一种食物的起源、典故都有强烈的好奇心.如《豆腐》一文,从北豆腐、南豆腐、豆腐脑、豆花、水豆腐到臭豆腐、豆腐干、拌豆腐、烧豆腐、扬州和尚豆腐、麻婆豆腐、昆明小炒豆腐、沙锅豆腐及家乡的"汪豆腐",可谓知上知下,旁征博引,洋洋洒洒,让人进入了豆腐大观园.而文中那句"从苏州上车,买两包小豆腐干,可以一直嚼到郑州",读来更让人忍俊不禁,回味无穷.

汪曾祺美食美文的雅韵独步,能让人联想到明清小品的意蕴,如同古典的水墨画,淡雅脱俗,这是一种真正富于生命力的民族文化的感悟.诚哉,妙哉!

总结:本论文可用于逸趣论文范文参考下载,逸趣相关论文写作参考研究。

参考文献:

1、 意足不求颜色似散僧入圣逸趣完 盛诗澜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无锡市书法家协会理事。现供职于无锡博物院。中国绘画史上有“青藤白阳”的说法,用以指称两位以水墨写意花卉名世的明代画家。

2、 趣话理财界四大冤家对头 生活中总有许多“冤家对头”,比如社交平台微博,之前就有一对“冤家对头”打起了嘴仗,一方讽刺另一方征婚文案太差,另一方则反讽刺对方,底细来路不正,。

3、 敬业乐业享艺趣 岑醒文先生从四十年前进入玉器行业开始,日益醉心於此项既能表现自然结晶之秀美,又蕴含华夏文化之精髓的传统工艺。他迷上了玉石富有生命力的色泽,喜欢。

4、 曹文轩获2018国际安徒生奖成首位获奖中国作家 4月4日下午2时,2016年国际安徒生奖在意大利博洛尼亚国际儿童书展上公佈,中国作家曹文轩最终折桂,成为我国第一位获此殊荣的作家。国际安徒生奖。

5、 西安荣膺国际美食之都号 2017年12月29日,世界中餐业联合会为西安市颁发了“国际美食之都”的牌匾,西安市副市长高杲接受了荣誉牌匾。据了解,西安市申报“国际美食之都”。

6、 艺趣横生岁月静好 李晓湖先生民间私人收藏家。知足常乐的他走在岁月的路上,一路繁花似锦,在历经一番如日中天的事业发展之後,逐渐褪去商业的繁华,将自己沉浸於收藏名人。